什麼樣的人堪稱教育家?像孔子一樣因材施教、誨人不倦?還是獻身杏壇,桃李馥郁?在臺灣,有一位女性未直接涉入教學現場,卻沒有人否認她是臺灣戰後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。她是曾經擔任北一女校長22年、畢生從事教育工作長達48年的江學珠。
提到北一女,往往令人聯想到江學珠校長。1949年6月,江學珠隨著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。當時的北一女在政局動盪之際,人事異動頻仍,校務無法推展。這所日治時期豪門仕宦千金所鍾愛的貴族學校,命運究竟會如何,已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。這時以善於辦學著稱的江學珠來臺,無疑地為教育局解決了一大難題。
江學珠──這位曾在短短十年間將草創的松江女中,提升為江蘇南部最負盛名的女子中學的「奇女子」,1901年出生於浙江,因為父親開明的思想,江學珠得以和男子一樣接受教育,甚至是演習打仗、徒步旅行等兵式操練。充實的童年生活,奠定了江學珠堅毅而獨立的個性。
1923年,江學珠以第一名的成績,自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畢業,其後歷任印尼巴達維亞(今雅加達)中華學校、杭州女中主任和松江女中校長,迄1949年至臺時,已經累積26年的教育經驗。是年7月,她臨危授命接掌北一女校務,從此開始她殫精竭慮、以校為家的22年生活。
在混亂中,江學珠首先確立公平競爭的原則,不論是達官貴人或親友說項,她堅持欲入學者必先經過考試,憑成績決定入學資格。教學方面,則禮賢專業人才,注重協調融洽,絕不允許派系存在。品德方面上,要求操守廉潔、努力節儉,並規定所有事務人員不許拿回扣,或開立假發票。此外,特別重視五育並重,無論升學競爭如何激烈,絕不許教師為聯考而犧牲學生健全的發展。北一女著名的樂儀隊和排字表演,都是在江學珠領導時期打下深厚的基礎。在上述原則下,北一女穩定成長,學生成績蒸蒸日上,因而在1952年聯考制度上路後,迅速成為女子高中的第一志願。
然而,若僅是締造北一女的傳奇,或許尚不足以稱為教育家。江學珠最令人緬懷的,是她高潔的人格操守與無私的辦學精神。身為國民大會大表的她,從未支領校長薪給,當然也不曾收取廠商任何形式的餽贈,所有利潤點滴歸公。為了讓教師們安心教學,她甚至將百坪的校長官舍改為教職員的托兒所,自己則住在校內一間破舊狹小的日式平房內。她很少要求教職員守時,自己卻從不遲到;從未將「愛」字掛在嘴上,卻對全校師生愛護備至;每日於晨曦中起而打太極,並在深夜中持手電筒巡視學校,不拘風霜雨露,如此數十年如一日。
「沒有江學珠,就沒有今日的北一女!」江學珠在戰後初年以男性為主的教育界中,締造「為女界增光耀」的楷模,直到1971年,以屆70歲高齡而自請退休,1988年因胰臟癌病逝,結束為教育而奉獻的一生。
行雲,〈江學珠與北一女〉,《歷史月刊》,期191(2003年12月),頁103-114。
楊惠琪,〈故校長江學珠:北一女的傳奇〉,《聯合報》,2007年9月29日。
歐素瑛,〈臺灣女界菁英的推手──江學珠(1901-1988)〉,收入國立教育資料館編,《教育愛:臺灣教育人物誌》(臺北:國立教育資料館,2006年),頁69-80。
盧荷生,〈懷念一代女教育家:江學珠校長〉,《歷史月刊》期193(2004年2月),頁62-68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