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曼菲,1955年生於宜蘭縣。父母親在1947年渡海來臺,此時已經育有3女1子,隨著工作異動之故,最後選擇定居宜蘭。由於母親喜愛戲劇,羅曼菲也耳濡目染,和兄姐們在家是又唱又演,因此,她從5歲開始進入舞蹈社學舞。先後就讀蘭陽女中、臺灣大學外文系,大學時期羅曼菲又開始接觸舞蹈,並在劉鳳學新古典樂團裡首次敲開現代舞的大門。畢業後,全家移民美國,於1978年再度回臺。隔年加入雲門舞集,在雲門一年多的時間,是成長最多,同時挫折感也大的地方。1982年為了治療膝蓋受傷,再次前往紐約進修。期間考進了Jenifer Muller舞團成為實習團員,並學習各種課程。個性開朗樂觀的她,此時決定重回校園,於1985年獲紐約大學舞蹈碩士。
1986年執教於藝術學院舞蹈系,羅曼菲又多了一個老師的角色,努力培育並激勵學生。1992年任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,後任研究所主任。1994年羅曼菲已跨入「四十大關」,思索著未盡的能量要如何繼續釋放。於是。她與雲門第一代舞者吳素君、鄭淑姬、葉臺竹共同創立「臺北越界舞團」。「越界」呈現了他們的企圖心,意在跨越年齡界線,打破舞蹈界線,實驗各種可能。1999年的時候,就在獲頒第22屆吳三連藝術獎的同年,雲門2正式成立,林懷民將帶領小舞團的重責大任交付給羅曼菲,囑其擔任藝術總監。2000年,得到了第4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舞蹈類獎。
羅曼菲的知名作品,早期包括「白蛇傳」中的主角、後期有:《天國出走》、《心之安放》、《兩人之間》、《羽化》、《也許》、《短歌》、《城市邊緣》、《匯流》、《走過大地》、《與風景對話》、《日月流轉》、《天空之城》等。2001年,竟意外檢測出肺癌,病情雖然一度獲得控制,但仍於2006年某日清晨病情惡化辭世。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為了紀念羅曼菲,將她在舞作「輓歌」中獨舞的舞姿製成雕像,放在宜蘭演藝廳。
很難用簡短的文字把「舞蹈是羅曼菲的一切」這句話之意涵給表現出來。但從她樂觀而又自信的一生,可以看到她是如何培養自己,又是如何超越自己,除了成為美的化身之外,也不斷為臺灣創造出美的事物。要認識和記住這位越界的舞蹈精靈,恐怕只有從她熱愛的舞蹈作品切入才是唯一途徑。
徐開塵,《羅曼菲:紅塵舞者》,臺北:聯合文學,2002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