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0年,國際婦女大會在北歐丹麥舉行,各國女性齊聚一堂,共同訂定每年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,藉以紀念女權運動為婦女權益所做的努力。國際婦女節行之有年,每到這一天,活動總是熱鬧滾滾;在臺灣,也有一個民族,長久以來一直以獨特的方式在慶祝女人的節日,那就是卑南族婦女節─穆沙穆大(Musamuda)婦女除草完工祭。
卑南族是「母系繼嗣」與「夫隨妻居」的部落社會,婚姻上以男子隨女方居住為原則,家族姓氏的繼承以女方為主,主要財產如家屋、田地、豬等,則是母傳女,祭祀權的管理與責任也是由母系的女親屬繼承。雖然隨著社會變遷,卑南族母系色彩已經淡薄,但卑南族婦女節是目前臺灣十四族原住民中,唯一純婦女的祭典活動,可說是母系文化的餘暉。
往昔,小米是卑南族人的主食,部落全年的傳統活動,圍繞著小米生長週期進行,播種或收割小米是部落的大事,為小米田除草自然也相當重要,這項工作專屬女人負責。各部落舉行「婦女除草完工祭」的時間,不盡相同,大致來說,祭典在每年完成小米收割及除草工作之後舉行,時間約在三月初。
祭典開始前,首先由族中女巫進行祈福儀式,祈求上天保佑族人平安順利,不被別族所傷害,栽種的小米等農作物能順利豐收。接著卑南族婦女穿著傳統服飾,頭戴斗笠或帽子、花環,腰繫番刀及臀鈴,排成兩路敲打鐵器和鼓器,口唸「嘎撒呀!姆嘎姆嘎呼!」,意味著除草工作已經大功告成。卑南族婦女們盡情地扭腰擺臀,搖響臀鈴,敲打樂器,手拿活動中最重要的「荖藤」,那是族中男子為了祭典,特地到山上砍藤,編成約30公尺長的藤蔓。清脆的鈴聲及抖擻的吶喊,所到之處吸引行人目光,當天還會有一連串歌舞及趣味競賽,讓婦女們忙碌一整年之後,度過屬於她們的節日。這一天是卑南族婦女唯一可以休息的日子,族中男人必需放下身段,為女人煮飯、斟酒、敬菸,對她們表示謝意及敬意。
目前,婦女除草完工祭保存最完整的部落是下賓朗(Pinaski)及南王(Puyuma),族中女性表示,部落12歲以上的女孩就可以正式參加祭典。女孩從祭典中,開始學習生活中的應對進退禮儀,當天還有向族中女性前輩致敬的儀式,感謝她們一生對部落、對家庭的無悔付出,展現了母系社會的特點。從卑南族傳唱的悠久古調「我將母親為我新編的花環戴在頭上,盛裝參加在Palakuan的舞會……」中,就可以感受到卑南族的部落傳統,及其獨特的性別觀點。
簡扶育,〈戴上花冠,歡慶婦女節──Mugamut婦女除草完工祭(卑南族婦女節)〉,收入范情等著,《女人屐痕:臺灣女性文化地標》(臺北:女書店,2006年),頁56-73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