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文地區第一家女性主義專業書店─女書店(1994.04.17-)

女書店名稱由來

英國當代女作家維吉妮亞‧吳爾芙(Virginia Woolf, 1882-1994年),曾說「女人若要寫作,必須要有一點錢和自己的房間」。確實,女人若要生產自己的知識,就要有一個專屬於女性的閱讀空間。1994年4月17日,一群長期為臺灣婦運奮鬥的姊妹與關心兩性平權的朋友,共同創生了華文地區第一家女性主義書店─女書店。 提及「婦女運動」或是「女性主義」不免過於沈重,但是透過書店人來人往的流動空間,正好可以提供另一種親近、生活化的管道,讓一般民眾瞭解女性學研究的多元面貌。因此女書店不僅是一家書店,也是意見交流的平臺。這裡販賣的書籍包羅各種性別主題:女性主義、性別研究、女性人物傳記、女性歷史、女性文學、女性藝術、同志研究。 1996年,女書店開始「自體繁殖」出版書籍,分成「女書」、「女抒」、「同言同語」、「青少女」、「性別教育」、「男性研究」六大書系;除了賣書也賣各種女性創作品,像是卡片、手工藝品、詩集等;還不定期舉辦各種講座、藝文展覽、女性節慶。從販賣、銷售到譯者、編輯、美編、舉辦活動,清一色都是女性,充分打造一個「女有、女治、女享」的書鄉。 那麼女書店在空間上的性別意義到底是什麼?臺大城鄉所「性別與空間研究室」的教授畢恆達認為,女書店是性別議題最全面的資訊提供平臺。在性別研究尚未成為顯學的年代,對女性主義懷抱理想的女大學生而言,女書店更是她們的朝聖地;對想要探究女人腦子到底怎樣想的男人,到女書店走一遭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慾望;在臺灣同志諮詢熱線還未成立、晶晶書庫仍未開張前,這裡是同志好友互通聲息、安全出櫃的地帶。女書店見證各類女人與男人留下的足跡,寫下兩性共同為性別平等努力的紀錄。 「女書」的名字,是取自中國湖南省江永縣的一群女人,她們不用漢字創作,發明一種只有她們認得的文字─「女書」,秘密寫下自己的情感故事,在母女、姊妹之間流傳。不幸在大陸文革時期,這些女人不但被「妖女」化,還被迫緘默、封筆。2007年7月29日,女書店被國家文化總會選為臺北市六座女性文化地標之一,終於給予女性發聲、書寫權力的肯定,長眠於地下的江永縣姊妹不再寂寞,因為臺灣有一群姊妹們永遠與她們相唱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