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0年12月的臺北,誕生了一位對藝術抱有強烈執著的許玉燕,雖然當時的臺灣社會仍普遍重男輕女,所幸其父母不受到傳統影響,讓她接受高等教育,八歲的許玉燕由於身形仍像個不足齡的學童,於是晚了兩年才進入大稻埕女子公學校就讀,因為比同班同學年紀稍長,使她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,以及懂得如何充實自己,從十四歲時開始在第三高等女學校學西畫。
談及與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楊三郎,他倆的認識並非偶然,楊三郎的父親楊仲佐在大稻埕的日新町開設店面,經營菸酒的配銷營運,而許玉燕每天到公學校上學,總會經過楊三郎父親的店面,所以彼此知道對方但未深交,後來因為兩家相識也彼此瞭解對方的背景,便在1929年步入禮堂。自此夫婦二人相互扶持,在藝術之路上相依為伴,彼此之間是不只是夫妻,同時也是相知相惜的夥伴,尊重彼此的作品以及創作時間。
在楊三郎眼中,許玉燕不但是他的妻子,更是身兼褓母、護士、秘書以及批評家,讓楊三郎無後顧之憂,可以不斷創作以及推動「臺陽美術協會」、籌備「臺灣省美術展」。許玉燕眼中,對楊三郎感覺是「畫圖是他的本分,他的一生都把心力放在畫圖上了」。楊三郎這樣的熱情也影響了許玉燕,除了照顧家庭,支持夫婿創作外,也從未放棄她最愛的油畫。
許玉燕一生,以女性的身分爲臺灣近現代畫壇付出很大的貢獻,但其卻謙虛不居功,並堅持自己只是盡心與當時楊三郎、李梅樹、陳澄波等人共同創辦臺陽美術協會。對於這樣的信念,若是硬要將她的身分劃分為「女性畫家」、「楊三郎的太太」、「臺陽美協的會員」等名銜,似乎稍嫌多此一舉。現在身為一個藝術人,雖然許玉燕已高齡九十多歲仍不停持續的創作,生活起居與心力也都奉獻在經營楊三郎美術館上。
廖瑾瑗,《口述歷史:永遠的藝術對話者──許玉燕》,臺北:臺北縣文化局,2002年。
簡福鋛,〈楊三郎、許玉燕夫婦的藝術世界探討〉,《中國技術學院學報》期26(2004年7月),頁 9-28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