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第一個女性專欄─《臺灣婦女》週刊(1947-1949)

每日打開報紙,女性消費者最喜歡閱讀哪個欄位?是副刊、影劇版,抑或廣告與醫療資訊?已經吹熄燈號的《民生報》婦女版,堪稱是臺灣婦女翻閱率最高的版面。但你可知道,臺灣最早出現的女性連載專欄,是何時與臺灣婦女見面?

答案是:《臺灣新生報》刊登的「《臺灣婦女》週刊」。這個專欄自1947年8月10日起,由婦女工作委員會每週日假《臺灣新生報》副刊版面發行。該欄位不論是編輯與投稿者,均由女性執筆。這份公開的園地,吸引來自家庭婦女、女公務員、女學生、女工、舞女、妓女等各個階層、職業婦女的關注,成為臺灣女性最早獨立發聲的平臺。

該週刊編輯的重點,著重於灌輸婦運思想和反映婦女生活兩個部分。內容包羅萬象,有關婦女運動、婦女參政、婦女教育、婦女就業、戀愛與婚姻、婦女與兒童教育、娼妓與侍應生、外國婦女生活概況和著名女性等八大類。執筆者的陣容也相當堅強,不乏當時知識婦女菁英,如鄭毓秀、謝娥、李緞,女教育家,如任培道、鄭英勵,官太太,如鄭碧雲(彭孟緝之妻)、王淑敏(游彌堅之妻)和婦運人士,如談社英、張愍言、金石英、呂潤璧等人;另一部分,則是由一般婦女大眾撰寫投稿刊登。

《臺灣婦女》週刊,除了探討婦運整體層面問題及婦運思想的灌輸之外,部分也反映就業、婚姻與家庭,以及兒童教育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,甚至娼妓問題也引起婦女的熱烈討論。特別的是,該週刊設立「姊妹信箱」,刊登來自各階層婦女的生活情形與生活感想來信,以作為婦女相互交流與研討的依據;同時,也透過社會大眾的來信反應婦女問題的現況,引發相關討論,如「弱者,你的名字不是女人」和「廢娼議題」便引起當時社會很大的關注。因此,該週刊成為戰後初期臺灣婦女,抒發理想與提供建言的園地。

由於婦女工作會是臺灣戰後初期,唯一由非本省婦女成立的婦女團體。因此藉由《臺灣婦女》週刊的發行,可視為本省與非本省婦女的對話。又由於報刊的公開性質,也促使臺灣知識婦女菁英與一般婦女大眾,透過此互相聯繫與溝通。

雖然《臺灣婦女》週刊,只發行至1949年7月27日,但102期,帶給臺灣女性極大的影響與深刻的意義,特別著重於如何改變婦女地位。另一方面,不少婦女以自白方式,陳述自己經驗的文字,使婦女聲音得以浮現,相對於日治時期女性的無聲缺席,這個專欄因披露女性聲音,而顯得彌足珍貴。

許芳庭,〈戰後臺灣婦女運動與女性論述(1945-1972)〉,臺中:私立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,1997年。
林秋敏,〈戰後初期臺灣的婦女議題──以《臺灣婦女》週刊為中心的探討〉,收入走向近代編輯小組編,《走向近代:國史發展與區域動向》(臺北:東華書局,2004年),頁487-526。
游鑑明,〈當外省人遇到臺灣女性:戰後臺灣報刊中的女性論述(1945-1949)〉,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》,期47(2005年3月),頁165-224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