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風城的性別研究指標

一向以理工見長的臺灣清華大學,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趣事:名詩人余光中受邀到清大演講時,提到他的著名詩句──「今天的天空很希臘」,在場的一位化學系老師馬上反駁:「希臘是名詞怎可當作形容詞!」兩人當場起了爭執。事後,清華「文化的沙漠」的負面名聲不脛而走。 

1984年,清華成立了人文社會科學院,意義上,一方面繼承北京清華國學院「自由精神」的學風,另一方面則是扮演啟發校園人文思想的角色。相較於其他國立大學,成立時間較晚的清華人文社會科學院,卻擁有敏銳的觸角,意識到國外婦女與性別研究,早已對人文、社會科學領域產生衝擊。1988年,清華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的同仁,提出婦女與性別的研究計畫,不但獲得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李亦園的支持,在周碧娥教授等人奔走下,更得到亞洲協會慷慨解囊三年,1989年7月,正式成立「兩性與社會研究室」,成為國內第二個性別研究室。
 
1992年,原有的兩性與社會研究室,升為院級研究室。2000年,更名為「性別與社會研究室」,來自校內社會學、人類學、心理學、文學、歷史學、語言學、教育學的研究同仁,持續不斷進行跨科系的性別研究對話。 

「性別與社會研究室」,主要發展方向是「性別研究與教學並重」。在教學上,各系所開設與性別相關的課程,提供大學部的學生反省、檢視生活中的性別經驗,協助研究所的研究生學習性別研究方法。2003年,有系統又具學科整合性的「性別研究學程」正式開課,做為學生輔修學位或進入職場所需的性別專業課程。

在性別研究方面,除了同仁們各自在專業興趣發展、相互問學外,還邀請校外各領域重要的性別研究者,進行演講、座談會、研討會,與清華師生進一步互動。近年來,「性別與社會研究室」以身為新竹風城的一份子,更發展出社區參與的特色,融入新竹當地社會生活,擴大性別研究的新視野。

今天,清華的性別研究不但是人文社會學院中的強項,並且在臺灣性別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,也為理工氣息濃厚的清華校園,注入性別批判的人文思想,甚至可以說「清華的天空不希臘,但是很性別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