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啊,請賜給我一雙巧手─七夕乞巧節

巧節乞巧

當電視上開始疲勞轟炸各種金飾、情人節禮品的時候,不用特意看月曆,就知道情人節快到了;在臺灣,情人節有兩個,一個是國曆2月14日的西洋情人節,另一個則是農曆7月7日的中國情人節,這一天又稱為七夕。但是,七夕可不是情人專屬,它同時也是女孩的節日。

牛郎織女的故事始於漢代,織女既然是這個淒美愛情故事的主角,民間也把織女當作祈求愛情圓滿的對象,臺灣供奉織女歷史最悠久的廟宇,就是臺南開隆宮,又稱為七娘媽廟。七夕也被稱為「乞巧節」、「女兒節」或「少女節」,因為傳說織女有一雙善於女紅的巧手,長輩常常會告誡女孩要學習織女的巧手,將來才會找到好歸宿,因此女孩們都特別用心地敬拜織女,衍生許多有趣的習俗。

七夕乞巧以女性為主,當天閨中姊妹會一同度過屬於她們的節日,有姊妹聯誼同樂的味道,這個聚會可是男賓止步。據說如果男子參與的話,會颳起一陣俗稱「織女暴」的怪風以示警告。

七夕這天,女孩會特別取泉水或河水洗髮,如同取銀河水一般,據說這天的泉水或河水具有潔淨的力量,也可以得到織女娘娘的庇佑。當天晚上要準備「七巧碗」,那是七碗祭品,還要準備水果、鮮花,鮮花以雞冠花最常見,因為它多子,有「宜子之祥」,「雞冠」與「加冠」諧音,又有晉祿的好兆頭。另外,還要準備新竹最有名的白粉、新的圓鏡子、新臉盆裝著乾淨的水,上面橫跨一條新毛巾,給織女娘娘洗臉洗手,希望賜給家中女孩有如織女一樣美好的外表。

等到祭拜完畢之後,一半的胭脂白粉丟到屋頂,剩下的留著自己用,據說從此以後就可以像織女一樣美若天仙了。部分地區,還會要女孩兒拿出做衣服的針線,對著月亮穿針引線,據說如此手藝會變得更靈巧;還有將女紅與遊戲競賽結合的習俗,以針線穿過一支七孔針,誰先穿滿七孔就得勝,表示向織女求得巧手。

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,七夕成為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節日,也使七夕讓人覺得是女性祈求好歸宿的節日。不過,七夕當天也是魁星夫子的生日,魁星夫子是五文昌之一,當天祭拜魁星可祈求考試功名順利,受到許多讀書人或準備科舉考試者的崇信。

無論是乞巧節或魁星節,其實都反映了傳統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,女性祭拜織女娘娘期望能有一雙巧手,善女紅,做個能幹的妻子;男性祭拜魁星夫子,則期待能獲得科名以光耀門楣。七夕這天,除了祈求織女娘娘賦予一雙巧手和好歸宿之外,你可也別忘了祭拜魁星,祈求祂賜給我們聰明的腦袋喔!

黃金財,《臺灣懷舊之旅──古早臺灣人的生活紀實》,臺北:時報文化,1998年。
鈴木清一郎著、馮作民譯,《臺灣舊慣習俗信仰》,臺北:眾文圖書公司,1989年。
陳正之,《臺灣歲時記──二十四節氣與常民文化》,臺中:臺灣省政府新聞處,1997年。
陳秀琍,《紅城戀影──老臺南歷史散步》,臺北:人人出版社,2002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