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人因自縊而偉大?—臺南五妃廟

1661年,鄭成功北伐清兵失利,退守臺灣。高舉「反清復明」的鄭氏政權奉大明正朔,在南明最後一位稱帝的永曆帝朱由榔遭處絞後,於1662年將明皇室末室寧靖王朱術桂迎來臺灣。寧靖王來臺後,避居於萬年州竹滬莊(今高雄市路竹區),與正室羅氏與妃妾自耕維生。   

1683年清政府派兵攻打臺灣,寧靖王見鄭克塽欲與清廷議和,決定以死殉國,並告知身邊的五位姬妾袁氏、王氏,和媵妾秀姑、梅姐、荷姐無須跟隨。然而,五位姬妾仍決定一同殉死。五妃先行自縊後,寧靖王為她們親理後事,再自縊身亡,身邊兩名侍從也隨之殉死。隨後,寧靖王移至萬年州棚仔林(今高雄市湖內區)與元配合葬,而五妃則安葬於府城南郊的「魁斗山」。   

位於府城南郊的五妃墓址,原只是簡單墳塚,直至數十年後才立墓碑。1746年,巡臺御史六十七命人整地建廟,並在廟旁修建義靈君祠祭拜兩位殉死的侍從,此墳塚才有五妃廟之稱。現今所見的五妃廟,歷經數次整修,其中以1927年整修幅度最大。時任台南州知事喜多孝治所撰之「五妃之碑」、「弔五妃墓」詩跋仍留於廟旁,見證日人對此廟之整建。   

自建築形制觀察,五妃廟為「墓廟合一」的陰廟。墓塚與廟宇相連,廟內的牆面上即鑲刻著「寧靖王從死五妃墓」充作墓碑。廟門上的門神亦有玄機,不同於一般廟宇的神荼鬱壘,門神上所繪的神祇為太監與宮女,隨侍五妃。   

以座落區位而言,五妃廟居府城南郊,原稱為「魁斗山」、「桂子山」,是早期漢人聚落外圍的墓葬區,因此又有人以諧音「鬼仔山」稱之。南郊墓區歷史悠久,最早於荷治時期即有墓葬的紀錄。然而,在經歷清廷建城、日本統治與戰後現代國家進駐治理之後,南郊墓地逐漸被聚落擴張、都市發展等需求鯨吞蠶食,原先橫跨府城城南的墓區幾乎都已開發殆盡。今日所見的墓群,僅存今臺南市南區一帶「南山公墓」,而五妃廟則位於南區與中西區的交界,成為都市一隅的古蹟公園。

回歸五妃的歷史事蹟本身,其因忠堅德行與貞節傳統而獲得傳頌,丘逢甲、梁啟超等文人均曾作詩憑弔,深獲傳統文人表彰。然而,五妃殉死的抉擇即便出自堅貞自持,禮教規訓卻也推了一把。時至今日,談論五妃的我們,仍無從得知她們的名姓,僅能以袁氏、王氏,和媵妾秀姑、梅姐、荷姐稱之。最終,得以留下具名史料供人憑記的,依然只有朱術桂一人;而五妃的一生,彷彿僅為殉死一刻存在。

延伸閱讀:

王禮主修,陳文達、林中桂、李欽文、張士箱編纂;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,《臺灣縣志》,臺北: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、遠流,2005。
楊仁江,《五妃廟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》,臺南:臺南市政府文化局,1998。

臺灣宗教文化資產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