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子

拉子,是台灣女同志(包含女同性戀、女雙性戀)用以指稱自己族群的名詞,台灣同志族群對於「拉子」這個名詞使用廣泛,中國女同志圈亦有因此沿用之,但較常使用「拉拉」。相較於「女同志」這個直譯的名詞,「拉子」為比較親切且為圈內人所接受的用法,衍伸的用法如「跨拉」,意指男跨女、性傾向為喜歡女生的「跨性別拉子」,亦常見有以「拉」字作為諧音的女同志民間團體或商業團體如「華人拉拉聯盟」、「拉媽報」、「熱拉」、「拉拉台」等。

拉子除了音譯英文「Lesbian」單字的字首,主要是來自於已故女同志作家邱妙津1994年出版的小說作品《鱷魚手記》,該書於出版隔年獲得時報文學推薦獎。在這本著名小說中的主角自稱綽號為「拉子」,她愛上了同性別的女子,此後,拉子一詞的使用開始流傳。

在拉子一詞出現之前,台灣女同志族群可以說是黯淡而隱形的存在,1990年代之前,並沒有在地的語彙去描述女同志族群,閩南語中的「石磨仔」,則是以女同志的性行為代稱這個族群,由於語彙的由來較為露骨而缺乏尊重,語言政策又打壓閩南語,這個在地用語並未在同志社群中流傳。當時的社會對於「女同志」的存在,仍是相當不友善,從1992年璩美鳳偷拍T bar(女同志酒吧)新聞事件中就可以看到,社會仍是以「窺視」、「異常」的態度觀之,大眾也多以「蕾絲邊」這樣的字眼稱呼女同志族群。相較於「拉子」,「蕾絲邊」雖然較多民眾能理解含義,但仍有獵奇、不日常的感受,不為新世代同志、直同志所接受與使用。

2020年,在同性戀已經可以結婚的台灣,搜尋「拉子電影」或「拉子小說」都已經是一種日常,拉子也不用再像鱷魚手記中的「拉子」一樣苦戀傷感,回顧過往,拉子語彙,似乎已經翻出女同志的新頁。

延伸閱讀:

邱妙津,《鱷魚手記》,臺北:時報出版,1994。
桑梓蘭著,王晴鋒譯,《浮現中的女同性戀: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》,臺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4。

拉媽報華人拉拉聯盟拉拉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