啞巴媳婦—煎中藥的鍋子

啞巴媳婦,常指稱現代人熬製中藥時所使用的「電煮壺」;而這樣的器具為何有一個如此悲苦的名字,則反映當時女性所面臨的家庭處境。

在東方人的傳統醫療觀念中,「中醫」、「漢方」、「中藥」……等詞彙,是生活裡再熟悉不過的事物。隨著時代變遷,消費與使用習慣也快速蛻變,中藥藥方已不再需要人們拿著一紙藥方,到坊間蔘藥行親自「抓藥」;現今的科技能夠以科學方式計量,按照具有療效之處方,將中藥材按比例混合後製成藥粉、藥丸大量生產科學中藥。

然而,在科學中藥尚未問世前,「中藥」大多須待中醫師給出藥方後,自行至中藥材店購買,依一定比例煎藥;煎藥的過程無疑是漫長且不適的,必須時刻守在爐前,適時依需要加入清水,往往耗時許久,辛辛苦苦才得以將之熬成一碗湯藥——而通常在家庭中,這樣的工作都是由女性所負擔的。

台灣過去的社會風氣認為「男主外,女主內」,而女性在家中所面臨的,除了父權社會中的男性霸權外,還有來自婆婆的壓力。並非每位女性都擅長家務,抑或是能完全按照婆婆的心意行事;而婆婆面臨兒子結婚,邁入下一人生階段,也會產生無法習慣的問題——綜合以上情形所產生的,便是時有耳聞的「婆媳問題」。

大部分的情形下,媳婦面臨與婆婆的糾紛、爭吵與摩擦時,都會被要求順從老人家的決定,如若抱怨或不滿,還有可能被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,只得像個「啞巴」一般,什麼都不說;對於婆婆,許多媳婦是「苦在心裡口難開」,只能趁著自己獨處(例如:在廚房做飯)時收拾心情。媳婦的苦悶與所必須擔負家務的意象就這麼與煎藥用的「啞巴媳婦」連在一塊;用來煎製中藥的「啞巴媳婦」,滿肚子苦水都只能吞進肚裡而無處宣洩。

延伸閱讀:

莊彗君,〈婆媳衝突與調適心路歷程之研究〉,嘉義: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4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