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旨禪(1900~1958),名罔甘,字旨禪,道號明慧。澎湖人,日治時期著名古典詩人,自幼即長齋禮佛,為齋教先天派齋女,一生不嫁,潛心修行。及長,從澎湖宿儒陳梅峰、陳錫如等攻讀漢學,成為書房教師,是澎湖有史以來第一位女塾師,曾先後於澎湖、彰化、臺中霧峰及新竹等地任教,靠自己的力量奉養雙親,養活自己。具女性意識,提倡男女平權。詩詞書畫皆擅長,被譽為「澎湖第一才女」。著有《旨禪詩畫集》。
蔡旨禪住家原在今湖西鄉鼎灣村,後定居馬公市長安里,經營榨花生油、做醬料等小生意。由於父母婚後多年不孕,曾收養一子(蔡陣),但並未放棄生育,日日虔誠禮佛後生下旨禪。由於此一特殊背景,蔡旨禪九歲即決定長齋禮佛,終身不嫁,為雙親祈福。關於她皈依空門之事,作有〈誓志〉詩曰:「九齡矢志報親恩,願校北宮咬菜根。逐伴皈依猶乳臭,不同紅紫競芬芳。」
依現有資料來看,蔡旨禪並未進入日本公學校接受新式教育,其知識學問源自於民間的書房教育,1923年獲陳錫如(前清秀才)收入門下。1924年4月她在馬公先天教齋堂「澄源堂」授課,邊進修邊教書。後來在1924年11月舉家遷移至彰化福吉齋堂修養,並拜福吉堂住持黃昌英為師,正式皈依先天教派。隔年1月於福吉齋堂設帳教授漢學,將書館命名為「平權軒」,取男女平權之意。
1927年,因教學成效不錯,聲名遠播,蔡旨禪獲霧峰望族林家延聘擔任家庭教師,教導其女眷漢學詩文,也深獲學生的尊敬與愛戴。她在霧峰待了六年,於1932年移居新竹,任教於福林堂,此後除了前往廈門美術學校進修之外,其餘時間在新竹禪修設帳。經過二十多年的教書生涯,蔡旨禪生活漸安定寬裕,總算不需再為經濟問題煩惱,並且購置田產,旨禪遂將父母接往同住。其詩〈有感〉說:「二十餘年絳帳懸,雙親溫飽兩歡然。葩經當作楞嚴課,捲帳贏餘數畝田。」父母過世後,她將父母靈位就近安奉於新竹青草湖的靈隱寺,並搬到靈隱寺禪修,直到返回澎湖為止。
1955年,離鄉幾十年的蔡旨禪興起落葉歸根的念頭,然而這時產權屬於蔡家管理的「澄源堂」被外地來澎的民眾佔居,經由蔡陣與蔡旨禪多方交涉與纏訟才要回。由於澄源堂年久失修、殘破不堪,蔡旨禪於是出資整修,完工後便搬入澄源堂擔任住持,潛心修行。1958年,蔡旨禪中風病逝,享年五十九歲。
蔡旨禪在日治時期的古典詩壇相當活躍,從1923年起,至1936年止,時有作品在報章雜誌發表。其詩作目前可見者將近六百首,各類詩作皆有:抒情言志、詠物寄懷、說佛參禪、人情酬答以及其它。底下收錄詩作一首。
〈有懷〉 出頭女界正萌芽,詎忍無才過此生。昂首高歌天際上,撫膺一嘯彩虹橫。
此詩刊於《詩報》第24號(1931年11月5日)。日本時代的臺灣雖然還沒有兩性平權,但隨著女性受教育的機會提升,現代化思想的湧入,傳統男尊女卑的思維受到挑戰,一些傑出的女性不只證明自己的能力,也企圖鼓舞其他女性勇於展現自己。蔡旨禪不僅是在設帳授課時將書館取名為「平權軒」,《詩報》第22號曾報導「久在霧峰林家設帳之蔡旨禪女士為女性之錚錚者也。善作詩,字亦秀勁,當仁不讓,常唱女權。」又《詩報》第33號說「忽惹讀者來書詢解放二字意義甚廣,是果何方面之解放耶云云。茲特釋之,即平日讀蔡氏佳作,聞蔡氏口氣,喜其大有愈追歐西婦女,求女權平等自由之志,有自立不欲受男子與迷信社會束縛之覺,故嘉之以深有解放思想者也。」蔡旨禪參加詩社徵詩,屢獲獎項;設館授徒,經濟獨立,自力奉養父母,她透過言論提倡和身體力行,證明女性的能力不輸男性,也鼓勵其他女性勇於展現自我價值。
延伸閱讀:
葉連鵬選注,《臺灣古典作家精選集34:蔡旨禪集》。臺南:臺灣文學館,2012。
魏秀玲,〈蔡旨禪及其《旨禪詩畫集》研究〉,台北: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,2005。
澎湖知識服務平台:澄源堂
澎湖知識服務平台:蔡旨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