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學淵源的反抗者
丁韻仙,1923年生於彰化鹿港,是和美作家陳虛谷與丁琴音的女兒。丁琴音來自鹿港望族丁家,在丁韻仙出生後,將她過繼給大哥丁瑞圖。陳虛谷和丁瑞圖都是在日本時代具有抗議傾向、同情受壓迫者的彰化文人,因此丁韻仙在少女時代,就接觸到關懷弱勢、或帶有左翼色彩的文學讀物,隱隱滋養著她的反抗基因。
在高女宿舍消耗帝國國力
1937年,丁韻仙進入臺中州立彰化高等女學校就讀。隨著中日戰爭開打,作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,也在校園中積極動員學生為戰爭宣傳。然而,丁韻仙厭惡日本的侵略行徑不但在校園中發放反日傳單,還趁同學休假返家,打開宿舍所有水龍頭與電燈,在被校方當場發現後,她說,「我要耗盡大日本帝國的國力」。
1941年,,丁韻仙即將從彰化高女畢業前因抗日文字,被以思想犯的名義關進彰化拘留所。在那裡,她與另一名思想犯、彰化作家賴和成為獄友。賴和曾在獄中日記提及,丁韻仙對獄方態度相當強硬,總是拒絕妥協,來日恐怕將為此受苦。
結識盧伯毅
丁韻仙入獄隔年,賴和即因病重獲釋,不久後去世。同年,丁韻仙移監至台中看守所。1943年出獄後,便暫居台中並結識滿腔反抗思想的台中一中學生盧伯毅。兩人很快地相戀、步入婚姻。戰後,盧伯毅考上台大經濟系,卻在1947年目睹二二八事件的慘況,趕回台中加入當地反抗軍「二七部隊」。此時,已與盧伯毅育有二女且懷胎中的丁韻仙,卻仍鼓勵他知識分子就應當追隨理想,莫因現實羈絆而忘記當年的高談闊論。
作為二七部隊中的強硬派,盧伯毅是政府重金懸賞的對象。他曾一度流亡到日本,見形勢稍緩,又悄悄回到台灣。然而沒過多久,盧伯毅再次被特務盯上,懸即二度出逃,無人料到這是他與丁韻仙的永別。
亂世中依然堅韌如玫瑰
1987年,台灣解嚴。丁韻仙獨力拉拔三個女兒長大已四十年。儘管她們得仰賴親友幫助、女兒求學歷程中又屢因身家受教官刁難,終究還是長大成人。丁韻仙也在水彩畫中,重新找到了人生寄託。這時,鹿港丁家卻突然收到一封署名盧伯毅的信。信中,盧伯毅自陳人在南韓一處小漁村,已與當地女子再婚成家,相當思念丁韻仙母女,希望能再見上她們一面。
面對分離四十年的革命伴侶,丁韻仙斷然拒絕了他的請求。她說,「耽誤我的青春與愛情,我可以原諒;但是,革命者貪生怕死,我看不起。」但最終,丁韻仙還是做了盧伯毅愛吃的炒米粉,讓女兒帶到韓國探望父親。
原來,當年盧伯毅從香港、日本等地一路奔逃,還曾在北韓被捕,最後才偷渡到南韓非法居留。在飢寒交迫時,一位飯店的女工讀生給他東西吃,後來盧伯毅便與她結婚。在知道丁韻仙的反應後,盧伯毅大受打擊,不久後就去世了,連遺骨都未回到台灣。
革命家丁韻仙的後半生,潛心作畫。儘管未曾受正規美術教育,還是憑藉勤練之功,逐漸擁有一席之地。她深受生父陳虛谷愛花所影響,特別擅長畫玫瑰及幼時在和美所見的農村景物。另外,由牢房中望見的鐵蒺藜(鐵絲網),也經常出現在丁韻仙畫中。2007年,丁韻仙就以「玫瑰與鐵蒺藜」為題,在彰化高中圖書館首開個人水彩畫特展。這兩種衝突的意象,也彷彿隱喻著一位知識女性,儘管受困於幽暗的現實,也未曾忘記希望的傳奇一生。
呂興忠,南方電子報,玫瑰與鐵蒺藜——丁韻仙水彩畫及她的一生(上、下)陳彥斌主講,中央廣播電台,盧伯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