豔陽風沙中的耕種女子──澎湖蒙面女郎

澎湖早期有句俗語,叫做「澎湖查某台灣牛」,意思指婦女除了需要下田耕種,依照潮汐時間不一,也需要去撿拾魚貝,需要「上山」、「下海」,平時還要教養子女、侍奉公婆等,工作非常繁重,如同耕牛一樣辛苦。然而在東北季風與夏日豔陽兩者交替下,澎湖婦女在服飾上發展出遮陽、擋風沙的文化,最顯而易見的就是「蒙面女郎」,只需要一條方巾即可達到防曬、擋風等所有防護效果。

雖稱呼為「蒙面女郎」,亦有少數澎湖男性會使用方巾蒙面,然而因澎湖男性早期常出外漁獵,大多時間不在家,使得家中真正掌權的其實是婦女,但若男性回到家中,則又由男性作回一家之主的地位,可從此看出當時男尊女卑的觀念依舊存在。

根據《好遊趣》的澎湖蒙面女郎影片講述,「蒙面」僅需要一條方巾對折成三角,將對折好的三角形中線貼在額頭上,布料自然向後垂掛,再抓緊右側布巾尖端,繞過下巴至左臉太陽穴,再將左側布巾拉往右方,橫向擋住鼻子、嘴巴,僅僅露出眼睛的空隙,再將兩個尖角拉緊,至後腦勺處打結即可完成。不同島嶼也可能發展出不同的綁法,例如在相關記者會上,除了上述的澎湖綁法亦有西嶼的婦女示範西嶼的綁法。

方巾的蒙面技巧並未由特定人士傳授,而是澎湖婦女間口耳相傳,代代傳承下來,但這樣的蒙面女郎時至今日,已較為少見,因澎湖年輕人長大後,多數往台灣本島尋找工作,留在當地實在是少數,另外因農耕、漁獵的需求減少,澎湖當地甚至有許多棄耕的農田,蒙面女郎的景色已幾近式微。

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早於民國97年(2008)便將蒙面這項特色列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,登錄為澎湖風俗類的服飾部分。平時在旅遊淡季,政府也有舉辦「蒙面迎風嬉遊趣」等尋寶遊戲體驗,更在民國108年(2019)發起了「菊島『蒙面』文創設計競賽」,分為「『蒙面頭巾』設計獎」、「衍生型創意設計獎」與「人氣票選獎」,最高獎金6萬元,總獎金則有23萬左右,內容包含設計方巾花樣、方巾衍生產品等。

澎湖縣政府嘗試透過各項類型的活動,推廣「蒙面女郎」這項地方文化特色,除了將舊有文化重新詮釋展現,使外地觀光客對澎湖有新一層的認識,也希望本地的小孩、青年們能了解過去文化,與土地產生連結。

延伸閱讀:

柯欣婷,〈澎湖生活習俗之插畫創作研究〉(未出版碩士論文),國立台中教育大學,2014,頁17-18
《好遊趣》澎湖蒙面女郎防曬密技
中央社,〈澎湖蒙面布巾文創 美的令人多看一眼〉
莊惠惠,〈澎湖傳統蒙面 登錄文化資產保存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