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一年級生到六年級中段班(泛指民國10至65年間出生者),凡是有過乘坐客運或公車通勤、通學、或「坐公路局」來往於北中南部經驗的民眾,對車掌小姐一定不陌生。七、八年級生(民國70至89年間出生者)可能不大曉得,從前,車掌小姐可是許多小女生,長大後最想從事的行業!
最遲在1930年代,臺灣就已出現車掌小姐。二次大戰之後,在公路局所經營的短程普通車或直達車上,都配有女性「隨車售票員」,專門負責剪票、驗票與補票、報告站名、嗶哨指揮車子,及協助注意路況。
1959年,公路局首度推出,專門行駛縱貫線、設備高級新穎的金馬號長途對號快車,內有坐臥兩用式座椅,電扇、錄放音機及小冰箱。1970年代後,又陸續引進具冷氣、冷暖空調的金龍號、中興號及國光號。在這類車上,也都有女性「隨車服務員」,她們的工作以遞送茶水、毛巾與書報、沿途站別簡介等為主,性質近似於遊覽車小姐。其中,金馬號小姐,當年可是風靡全臺,不知令多少男性乘客為之傾倒,甚至慕名前來搭乘。
從前,車掌小姐可是一門光榮的職業,也是眾多女孩子爭相從事的工作。對她們來說,車掌小姐可在外四處跑,接觸各式各樣的人群,能增長見聞,而且不只民眾上下車得經過她這一關,車子啟程、中途停靠或到站時,也得聽她哨令指揮,既自由又有趣,也神氣極了!
此外,能夠穿戴布料高級、光鮮亮麗的藍白制服與船形帽,更是讓女性為之嚮往。不僅如此,這份工作雖然只是約聘性質,結婚或懷孕就得離職,但由於是公家機關,所以也讓人產生捧公務人員鐵飯碗的錯覺。在薪水方面,1960年代時,金馬號小姐的月薪為五百元,足以供應一家五口的生活開銷;而臺北市公車處的車掌小姐,月俸更高達六、七百元,若家有父母,還可請領配給,最多可達八、九百元。
出於以上眾多誘因,車掌小姐的甄試門檻,雖然不高,但競爭可是非常激烈;客運隨車售票員的錄取率,最高不過20%,而隨車服務員更是只有3%。因此,街坊鄰里,若是聽到誰家的女兒通過甄選,甚至當上金馬號小姐,都會一致稱讚她真有才情。
車掌小姐,可說是日常與民眾互動程度最密切的行業,因此,最重要的就是氣質出眾的儀表,可掬的笑容與和氣親切的服務態度。若是態度不佳,又一副晚娘面孔,可是會飽受輿論抨擊的。人們現在回想到金馬號小姐,每每會稱讚她們具有中國小姐或空姐的水準。事實上,當年協助訓練她們儀態,及應對禮節技巧的老師,正是中國小姐。
後來,由於人事營運成本考量,加上工作可替代性高, 到1990年代後期,這項存在不過50、60年的行業,終告消逝無蹤。她的工作,則改由司機兼掌,日後並為自動投幣機、電腦化售票系統等取代。如今,車掌小姐的美麗笑容與窈窕身段,只留在過去乘客的記憶裡,不再復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