遭父權體制兩度上「鎖」的小說─《心鎖》

1986年電影《心鎖》上映,氣質女明星呂秀齡跳脫其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,擔綱演出被認為是「淫婦」的夏丹琪一角,引起了不少話題。就在電影上映的同一年,原著《心鎖》再版,卻二度遭到查禁。

《心鎖》最早發表在1960年代,內容是女主角夏丹琪為了抓住男友范林的心,因而獻身於他,但范林其實是貪圖著另一位女子江夢萍富裕的家世。夏丹琪為了報復范林,早一步與江夢萍的醫生大哥結婚。婚後,夏丹琪過著平淡無味的婚姻生活,經不住小叔江夢石以及范林兩位花花公子的一再誘惑,而與他們發生了婚外情。最後,江夢石與范林為了爭風吃醋,發生車禍兩相撞死在陽明山。

《心鎖》的作者郭良蕙,出生於1926年7月10日,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,是臺灣1960年代創作量最為豐沛的女作家之一。除了以作品受到注目,加以她在裝扮上頗為時尚流行,也被封為「最美麗的女作家」,當時一些以彩色扉頁為特色的畫報如《亞洲畫報》、《遠東畫刊》等,便將郭良蕙的相片登上雜誌封面。如此才貌兼具的條件,一方面讓郭良蕙受到媒體的青睞,但另一方面,當《心鎖》遭文壇圍剿時,就連郭良蕙留長髮、拿口紅補妝的模樣,都被前輩女作家謝冰瑩拿出來檢討。

外貌時髦的女作家,寫出挑戰社會禁忌的作品,這使得當時文壇對於《心鎖》的議論,主要都聚焦在道德標準上。《心鎖》最早在1962年1月4日到6月19日期間,於《中國時報》前身的《徵信新聞報》上連載。於連載之時,已經因為其題材以及對性的描寫而引起爭議。隔年(1963年),大業書店正式出版後,於第三版時遭到查禁。

《心鎖》發表後,當時許多文壇重要的作家,紛紛起而攻之,其中以蘇雪林與謝冰瑩兩位頗具分量的女作家批評最烈。她們批評《心鎖》是「黃色小說」,對性的描寫流於色情;另外,她們認為該書鼓勵「亂倫」,破壞社會秩序。彼時臺灣文壇最具有影響力的幾個機構─中國文藝協會、中國青年寫作協會以及中國婦女寫作協會,都主動開除郭良蕙的會籍,並聯名主張應嚴厲查禁《心鎖》,這使得有關單位於1963年下令查禁該書。到了1986年,時報出版社在出版《郭良蕙作品集》,也將《心鎖》一併出版,卻遭到當局第二度查禁,直到1988年才由省政府新聞處發布解禁。

風波過後,作者郭良蕙自言,她「自動裹了小腳」,從此不再碰觸聳動的場面。《心鎖》之所以遭到查禁,正是因為《心鎖》挑戰了1950年代以來,以反共抗俄文藝作為唯一準則的文壇,也成為這個過程中,象徵著女性主體遭到驅逐的歷史痕跡。

余之良,《「心鎖」之論戰》,臺北:五洲出版,1963年。
范銘如,《眾裡尋她:臺灣女性小說縱論》,臺北:麥田出版社,2002年。
郭良蕙,《心鎖》,臺北:九歌出版,2006年。
郭良蕙,《心鎖》,臺北:時報出版,1986年。
楊明,〈情色與亂倫的禁忌:論郭良蕙《心鎖》的遭禁〉,宜蘭: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3年。
廖淑儀,〈被強暴的文本:論「《心鎖》事件」中父權對女/性的侵害〉,臺中: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3。

五○年代文藝雜誌及作家影像資料庫‧臺灣文學風華──五○年代女作家系:郭良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