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政壇第一位女將─謝娥(1918-1995)

一定得穿著裙子,梳妝打扮,展露幽雅文靜的氣質才是女人?謝娥,這位臺灣政壇第一女將,常穿著帥氣褲裝,留著俐落短髮,俠義心腸現身政治社會,展現另一種新女性形象。

1918年(大正7年)謝娥出身於艋舺(今萬華),從小用功讀書,畢業於臺北第三高女後,便前往日本東京女子醫學校繼續深造。她與眾不同的氣質,在求學期間逐漸展露。就讀於老松公學校期間,看見男生欺負女同學時,憤而站在桌上與男生理論。這般見義勇為與不服輸的個性,自幼表露無遺。

就讀東京女子醫學校時,不同於女生害怕血腥而逃避,反倒選擇外科;期許自己能為負傷的戰士服務,後來果真成為臺灣第一位外科女醫師。1942年,學成歸臺,進入臺北帝大醫學院(今臺大醫學院)第一外科服務。在手術房協助開刀時,玻璃門外常有崇拜且好奇的人,想一睹她的風采。

謝娥對於臺灣社會一向十分關注,在日本求學期間常與同學討論臺灣政治社會現象;回臺行醫後,更意識到殖民政權中不平等的壓迫。於是她與友人密商抗日事宜,1944年(昭和19年)在牆上塗寫反日文字,遭人檢舉入獄。即使在獄中遭鞭打用刑,仍然無法使其妥協,直至戰後才被釋放。如此挺身而出的膽識,不亞於當時的知識男性。

戰後,謝娥開設康樂醫院,由於她的高知名度,該醫院時常賓客雲集。樓下是醫院,樓上則成為當時政商名流聚集的場所,青年學生和婦女運動工作者更常來此聚會。由於婦女們大力支持,如鄭玉麗、林蔡素女等,謝娥積極投身於婦女運動中。首先成立臺北市婦女會,後籌備戰後第一個全省性的婦女團體──臺灣省婦女會。臺灣婦女運動由於謝娥積極推動,進入另一個新階段,而她也堪稱臺灣婦運的推手。

在臺灣的政壇上,謝娥更開創了臺灣女性參政的先例。省婦女會成立後,由中央提名為臺北市議員;又經省參議會選為臺灣地區的制憲國代,拉開了其政治生涯的序幕。政治舞臺上的謝娥,並非一帆風順。二二八事件爆發後,她為了和平理念,四處奔走協調。本想藉由廣播平息民怨,卻因為錯誤的資訊,反而引起群眾的不滿,包圍康樂醫院,砸毀大門,焚燬醫療器材與家具。即使如此,仍然無法遮掩她的光芒。她於1947年底參選立法委員,開票的結果獲得全省第三高票(約14萬),當選全臺首位的女立法委員,無疑是當時臺灣最璀璨的女性政治明星。

這位政治女將後由於對國共戰爭的失望,於1949年決定放棄一切,到美國攻讀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學位。旅美期間,在醫療學界表現傑出。即便如此,謝娥仍心繫臺灣。於1991年,返回她闊別40年、深愛的故鄉,並於1995年在這曾經散發她的熱情的地方,悄悄地為她傳奇的人生落下最後一幕。

林滿秋,〈戰後臺灣婦女運動的推動者──謝娥〉,《臺灣心女人》(臺北:遠流出版社,2000年),頁100-107。
莊惠惇,〈臺灣政壇第一位女將:謝娥〉,收入高麗鳳總編輯,《臺北人物誌(第一冊)》(臺北:臺北市政府新聞處,2000年),頁90-95。
應大偉,〈跨足學政兩界的臺灣奇女子──謝娥〉,《臺灣女人:半世紀的影像與回憶》(臺北:田野影像出版社,1996年),頁12-29。
應毛林,〈謝娥〉,收入醫望雜誌編,《福爾摩沙的聽診器:二十六位臺灣醫界人物的故事》(臺北:新新聞文化,2001年),頁166-174。
謝聰敏訪問,〈謝娥女士談二二八〉,收入陳芳明編,《臺灣戰後史資料選──二二八事件專輯》(臺北:自立晚報文化,1991年),頁381-40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