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造時代女性的《婦友》月刊(1954-)

「時代創造英雄,英雄創造時代」,臺灣女性除了在成功英雄背後,默默地守護與扶持,她們自己又背負了什麼樣的任務?標榜「婦女之友」的《婦友》月刊,在動盪不安的戰後臺灣,描繪了1950至1960年代,臺灣女性的時代任務,同時也進一步型塑了時代女性形象。 《婦友》月刊,創於1954年的雙十國慶,該刊物由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會發行。《婦友》月刊於1950年代中期,在「反共復國」為口號的時代氣氛下,萌生發行契機。原先的發想,是希望藉由輕鬆精闢的論點,暗地傳達義正辭嚴的理論,藉以實踐復興民族精神的教育任務;因此期望透過月刊的發行,喚醒婦女,組織動員,教育婦女參加建國復興大業,培養齊家治國的本能,揭發匪共禍國暴行。

《婦友》月刊每一期的內容,大致分為三類:一類是論文專著,著重於時事與婦女相關的論述、二是藝文、花絮、婦工會的報導,包含描寫一般婦女大眾、提倡戰鬥文學等、三是實用家政資訊,提供生活的常識。從欄位內容來看,《婦友》月刊的設計,趨向於以國防和軍事為重心,這種風格取向與該刊物的編輯者有密切的關係。

《婦友》月刊的主編是王文漪,她是軍中女作家,曾創辦國防部的《軍中文摘》、《軍中文藝》刊物,由於成績卓著,於是由婦工會延攬,創辦《婦友》月刊。而其任主編的時代裡,月刊也不時報導擔任軍職的女性,如女教官、女醫護人員、女青年工作大隊的隊員,及戰地婦女與女青年的特寫等,以彰顯戰鬥精神,呼籲女性以她們為表率。《婦友》月刊的寫作群,以當時臺灣省婦女寫作協會的女作家為主,專著社論由當時婦女工作者,如錢劍秋、皮以書等執筆。細查該刊的寫作群,可以發現投稿女性多屬於非本省籍的女作家,因此也成為《婦友》月刊的一大特色。

《婦友》月刊,以剖析婦女問題、闡揚真確理論,指導婦女工作前進,提倡文藝,啟發婦女寫作的興趣為方針,因此月刊內容,著重於「戰時」婦女的言論。月刊希望身為臺灣一半人口的女性,也承擔起一半的責任。因為婦女在能力上,一點都不亞於男性,能從事各項工作;因此,不但在家庭占有重要的地位,在勞動生產方面也需發揮作用。因此,婦女不但必須是齊家報國的賢妻良母,也須做一個反共復國的女鬥士、忠誠愛國的婦女工作者。由此可知,《婦友》月刊試圖主導,1950至1960年代臺灣女性的時代任務及女性形象。

儘管《婦友》月刊的軍事與官方色彩濃厚,但仍有許多的女作家的作品常刊登於此。該刊雖然只是單方地向讀者宣導各種理念,缺乏與讀者互動的成分,但這本刊物卻是婦工會與女性黨員之間凝聚情感的園地,且在1950年代至解嚴前,《婦友》月刊也為婦女文宣注入色彩鮮明的生命力。

游千慧,〈一九五○年代臺灣的「保護養女運動」:養女、婦女工作與國/家〉,新竹: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0年。
張毓芬,〈女人與國家──臺灣婦女運動史再思考〉,臺北: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碩士論文,1998年。
鐘麗慧,〈創辦刊物的先鋒──王文漪〉,收入鐘麗慧《織錦的手:女作家素描》(臺北:九歌出版社,1987年),頁17-29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