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山下海的女地質學家─王執明(1920-)

男老師:「女孩子學什麼地質,學地質要爬山的。」 
女學生:「我就喜歡山!」
男老師:「……到了晚上,你做完了地質調查,要回營地的時候,路上一盤盤都是蛇,你要從蛇的上面跳著過去才能夠回去!」

當年男老師的一席話並沒有嚇跑一心想要報考臺大地質系的女學生──王執明,他哪裡知道早在大陸逃難時,還是10歲的小執明,就曾經跟著母親從北京淪陷區一路顛簸地走到重慶,而自小在黃淮平原長大,壓根不知道山是什麼樣子,卻在逃難過程中見識到山的奇特景致,從此便愛上了山。

王執明後來不但順利考取地質系,還從嚴格的淘汰率中一路過關斬將,唸完研究所碩士班,並結婚生子。與多數女人一樣,踏上結婚一途後,便以孩子、丈夫為重心,夫唱婦隨,在國外當個稱職的「伴讀」妻子,全心付出自己的同時,嚴重的失落感卻不斷如潮水般席捲而來。直到一天,她無意間逛進了大學,往日求學那種既充實又愉快的日子重上心頭,這次,她決定重拾課本,以破釜沈舟的決心,不到三年拿到德國博士學位後,盡全力投入臺灣區域地質的研究。

野外地調需要攀岩、溯溪,充滿辛苦與危險,地震山崩、溪水暴漲,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,這位女教授仍舊處變不驚,臨危不亂,學生跟著她出生入死的同時,更多了一分肅然起敬。鎮日從事地調工作當然有助於累積學術成就,但另一方面,其實是出於王執明對大自然的敬愛,她強調認識地質有助於水土保持、預防土石流。此外,她更不遺餘力推廣地球科學教育,顯見其胸襟大志。

然而,女性究竟唸適不適合唸地質系?誠如她所言,「出野外不是比賽體力,不是登山,而是誰在疲倦得不得了的時候,還能夠認真採集標本,認真分析,還能夠做一些詳細的紀錄,這才是最重要的」。男女在體力上,先天有異,但是地質研究需要的是專業知識與耐心,就這一點而言,女人當然沒理由輸給男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