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0年代臺灣體壇女傑─林月雲(1915-1992)

日治初期將「體操」列入正規課程後,柔弱就再也不能和女性劃上等號。事實證明,廚房以外的田徑場,也可以是女性展現自我能力的場域。無論是1970年代「飛躍的羚羊」紀政,或近年在世界體壇上發光發熱的網球、跆拳道等女性選手,都一再向世界證明臺灣女性的體育實力,不容小覷。 

如果再往前追溯,早在1930年代,臺灣已經有位揚名島內外的體壇女將。且她在成為媒體追逐的「臺灣之光」時,還只是一位彰化高等女學校的學生。

她是林月雲,1915年出生於彰化縣和美鎮,就讀彰化女子公學校期間,已經在運動會的三級跳遠和短跑等多項比賽,表現不凡。升上高女後,其運動成績依然保持不墜。僅1931、1932兩年間,就連續獲得百米賽跑和三級跳遠雙料冠軍,賽跑成績甚至可媲美日本公認的女子紀錄。正因如此,1931年11月,林月雲打破慣例,獲選為首位赴日參加第6回「明治神宮競技大會」的臺籍女性。並在競爭激烈的三級跳遠項目中,以10米66的成績打敗群雄,勇奪亞軍。這個卓越的表現不僅轟動全臺,也震驚日本體壇。此後,臺灣女學生的運動成績,終於開始受到注目,陸續有其他選手參與日本明治神宮競技大會。

優異的表現讓林月雲成為眾所矚目的體育明星,也為她取得進入日本體壇的門票。1933年,林月雲順利進入日本女子體育專門學校;1936年甫畢業時,即以日本代表選手第一候補者身分,參與第11屆奧林匹克大會,最後雖因病落敗,卻仍舊不減鋒芒。1937年,日人所編纂以男性為主體的《臺灣人士鑑》中,林月雲以「萬綠叢中一點紅」之姿羅列其中,文中且稱她為「本島最優秀的女選手」。可以想見當時她備受肯定的程度,可絕不輸今日魅力席捲全臺的棒球好手王建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