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翅高飛的臺灣女留學生(1920年代─)

在現代的臺灣社會中,出國留學的舉動是先進的代表,在政府或產業界任職的中堅女性,有許許多多留學歸國的女性,她們是社會的中堅分子中的一群。然而你知道臺灣的女留學生始於何時?她們在國外的生活又是如何?

早在1920年代的日治時期,女子教育風氣漸開的同時,臺灣女性就有出國留學的事蹟。當時女留學生的人數,遠遠不及於男性,前者大約僅為後者的十分之一。女留學生大多前往日本、中國大陸及歐美等地,而以留日本為大宗。

臺灣的第一位女留學生,是出身臺南新樓女校的吳笑,在教會及父親的鼓勵下赴日。到國外後,她們所選擇學習的科目,主要為醫藥、家政及音樂等專業技能。臺灣第一位女醫蔡阿信,正是1921年畢業於東京女子醫專。她們回到臺灣後,多願意貢獻所學,造福社會,部分人士還成為婦女運動的先驅。

臺灣光復之初,由於社會上經濟環境較差,留學生多以領取本國或他國獎學金為支助,女性能出國留學者大大少於男性。不過,在臺灣推動全民教育的基礎上,人民開始有受教育義務的普遍認知,因此,自1980年代以降,出國留學的人數大幅增加,留學生的男女比也日益接近。根據官方公布2005年的公費留考錄取人數的性別,男女人數各為103人、124人,女性的比例甚至高於男性。

近年來,女公費留學生留學的國家,自北美洲、亞洲,擴及歐洲,而以美國的人數為最多。在學科方面,根據官方的統計,在人文、法律、商業、工程及數理等方面,女性人數,皆不少於男性。她們同時也為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及角色提升而努力。1980年代,歸國的女留學生成為臺灣婦運重要推廣者,在各個領域中,都有她們努力的痕跡。她們也試著在,傳統以男性為主體的留學生社群中發出自己的聲音,例如北美地區的女留學生成立「臺灣查某社」,及《臺灣女留學生手記》一書的出版。

自日治時代至今,臺灣女留學生人數的增加,及她們所學科目範圍的擴大,甚至與男留學生不相上下,這些都說明了,臺灣在女權運動及女性教育上的努力及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