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同學,妳的頭髮太長了!都已經過了耳下5公分,難道沒在聽學校的規定嗎?」,手持髮剪的教官由女孩的髮尾一推而過,隨著頭髮緩緩的掉落,又一位心碎的少女噙著眼淚快步跑進教室。
這樣的場景相信許多四、五年級生(泛指民國41至59年間出生者)並不陌生,甚至自己也曾是主角之一。雖然1987年後,教育部宣布廢除髮禁,關於學生儀容改由各學校自行規定,不再由政府強制規定。有人認為這是一大進步,頭髮從此可以留長、綁辮,不再是一律的清湯掛麵頭,教官也不能隨手在學生頭上開一條飛機跑道,最多不過是喝叱幾句,要求限時改善。
然而隨著七、八年級生自我意識的崛起,以及多元文化的昂揚,認為校方規定「女學生可留長髮,但髮式以不燙髮、不染髮、不變形為原則」,還是過於教條的聲浪日益攀高。學生們認為髮型與人格好壞不能劃上等號,染燙也不表示就是壞學生,應該要全面開禁。只是目前校方與家長的聯盟勢力穩固,宣示「學生就要有個學生的樣」,以及「有時間注意頭皮上的東西,還不如多充實頭皮下的東西吧」這般的論調,還是居於主軸的位置。
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,總有一日髮禁會走向完全開放。屆時希望聰慧的女學生們,別留下可供古板人士抨擊的口實。無論是在頭皮上下,都要好生兼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