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常用來形容清季臺灣的發展情況,其中,一府代表臺南地區。臺南,不僅開發較早,文化氣息也十分濃厚,全臺首學的孔廟也就興建於此。當地婦女在耳濡目染之下,有著與眾不同的表現。知識青年成立青年會後,女青年自然也不遑多讓,開始籌畫女青年會。
1928年(昭和3年)底,林好、龔溫卿等知識婦女,先在臺南各地招募有志一同的婦女,之後召開發起人會議,為臺南婦女青年會的成立作準備。原本指日可待的臺南婦女青年會,於即將正式舉行創會之際,卻由於參與該會的女性,遭受到家人的反對與干涉,致使意志動搖,半途退卻;於是,臺南婦女青年會的成立大會,無疾而終。一直至1930年(昭和5年)8月,這群有志婦女再度捲土重來,不但會合協議重組事宜,並且號召更多的婦女加入行列。
臺南婦女青年會的活動,與當時各地的讀書會一樣,紀錄較為闕如。但參與臺南婦女青年會的婦女菁英,如龔溫卿卻常出現在臺灣的輿論界。龔溫卿是日治時期婦女運動的健將,十分活躍,對婦運充滿幹勁。1930年代的臺灣,由於殖民政府對社會運動的打壓,社會運動轉為風俗改良運動,其中宗教改良是當時的重要議題,龔溫卿對於宗教議題有著深層的思索。
1930年(昭和5年)3月,逢臺南市的開元寺,為紀念開寺研究會修業期滿,舉辦了演講會,龔溫卿登臺演講。在《臺灣民報》上,龔溫卿以文字發表婦女在反迷信運動中應扮演的角色,她認為婦女既為家庭教育的主角,又為社會的一份子,理應為反迷信盡一分心力;但一般家庭的普渡祭拜,卻往往由婦女主持,龔溫卿以同是女性角色,勸諫婦女應積極挺身反普渡。龔溫卿在日治時期婦女運動中,不僅幫忙發送傳單,積極參加演講會,並從事實際的風俗改良運動,使一般婦女瞭解普渡無益且有害,更進一步投身教育機構,以基礎教育改造迷信的風氣。
臺南婦女青年會的成立,是婦女努力抗爭的結果,她們為理想堅持的活動力讓人敬佩。臺南婦女青年會的言論,雖然不如彰化婦女共勵會、諸羅婦女共勵會激昂,但藉由龔溫卿的言論,可見婦女運動不僅僅是激情的表現,也可以在溫和的言論中,找到量力而行的穩健方法。
楊翠,《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──以《臺灣民報》為分析場域(1920-1932)》,臺北:時報文化,1993年。
游鑑明,《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》,臺北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,1988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