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常看到典禮誌慶活動舉行時,有剪綵、破土等儀式,擔任剪綵人員者大多以男性為主,女性在剪綵活動中,多半身處邊緣,擔任次要的剪綵官,或為提供剪綵的服務人員。日治時期,雖然沒有剪綵活動及相關儀式,但1920年代的臺灣社會裡,我們也可以逐漸看到女性參與文化活動的身影,她們除了參加活動外,也負責部分的籌劃工作,高雄婦女共勵會就是一例。
高雄婦女共勵會在1927年(昭和2年)8月成立,該會以「互圖親睦、交換智識,研究社會婦女問題」為宗旨。該會由高雄地區的進步婦女楊金寶等25人,共同集結組成。高雄婦女共勵會舉辦的活動,大多以文藝活動為主。1929年(昭和6年)9月,文化協會的文化寫真隊至高雄地區,參加高雄機械工友會主辦的電影放映及內容講解活動,高雄婦女共勵會也參與這次的活動。在這次的活動中,婦女共勵會的代表也參與這項活動,並協助相關工作,如積極收拾用具、代表參與活動的觀眾向寫真隊致謝。她們主動參與公眾文化事務的態度,贏得許多好評,也讓關懷婦女運動的人士看到她們的進步。
楊翠,《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──以《臺灣民報》為分析場域(1920-1932)》,臺北:時報文化,1993年。
游鑑明,《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》,臺北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,1988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