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內文 跳至索引列
  • 穿梭的記憶‧臺灣女性流轉年華 || 網站導覽 || 回首頁
  • 目前瀏覽量:2940247

  • 穿梭的記憶‧臺灣女性流轉年華 || 網站導覽 || 回首頁
臺灣女人臺灣女人
  • menu
  • 關於本站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主題辭條
    • 身體文化
    • 婚姻地位
    • 日常生活
    • 風俗文化
    • 教育
    • 工作
    • 女性創作
    • 婦女運動
    • 法律
    • 科技
  • 大事記
  • 多元史料
    • 研究資源
    • 展覽回顧
  • 延伸閱讀
    • 學術資源
    • 社群連結
    • 參考資訊
    • 臺史博出版品
  • search

臺灣女人

關鍵詞:現代性

日治時期漢人女裝的特色與變遷
2020 年 3 月 12 日

日治初期,殖民政府對臺民的風俗習慣大抵採取放任、不干涉的政策,雖一度結合士紳推動「斷髮放足」運動,但並未強制改......

1936年臺北第三高女的寬領制服及紮成兩束的髮型
日治時期女學生的制服與髮型

日本領臺以前的鄭氏、清朝時期,民間的書院、社學、義學、私塾等教育機構,以及長老教會辦理的西式學校皆不曾特別規定......

12
3 月
口涎兜
慈母手中線:傳統漢人女童的服裝特色

依臺灣漢族的傳統習俗,新生兒出生滿一個月(亦稱滿月、彌月)、四個月及一周年時(亦稱度晬),產婦的娘家會製作從頭......

12
3 月
撫琴
棄如敝屣─臺灣婦女的纏足與放足

「足下雙翹,僅三寸許,凌波微步,婀娜動人」 宋代以來,漢人社會流行千年的金蓮文化,曾是美麗與身分的象徵。纏足後......

12
3 月
料理好幫手─臺灣社會文化中的食譜
2020 年 3 月 12 日

「三日入廚下,洗手做羹湯,未諳姑食性,先遣小姑嘗」,這是唐代王建的〈新嫁娘〉。這首詩,道盡自古以來新嫁娘的心境......

版權說明    |    隱私權政策    |    聯絡我們    |    回首頁    |    回頁頂
臺灣女人網的連結 QR Code - http://women.nmth.gov.tw
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
電話:06-3568889
傳真:06-3568895
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著作權所有 ©2020
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.
All Rights reserved.
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logo
文化部 logo
通過A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
版權所有 2025 ©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
angle-up
  • 關於本站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主題辭條
    • 身體文化
    • 婚姻地位
    • 日常生活
    • 風俗文化
    • 教育
    • 工作
    • 女性創作
    • 婦女運動
    • 法律
    • 科技
  • 大事記
  • 多元史料
    • 研究資源
    • 展覽回顧
  • 延伸閱讀
    • 學術資源
    • 社群連結
    • 參考資訊
    • 臺史博出版品
  • 目前瀏覽量:123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