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舅卡大天─臺灣婚俗中的舅仔探房

「女方兄弟扣門扉,探訪新房問起居,美酒佳餚勤款待,紅包結帶禮難疏。」

這是黃水文的詩作,名為〈舅仔探房〉,大意是說新嫁娘的兄弟前去探望新人,探問洞房花燭夜的情形,男方則用美酒佳餚熱情款待,回程時還贈送紅包禮尚往來一番。 新婦入門後第三天的「舅仔探房」,是臺灣婚俗中一個特別的儀式,舅仔指的是新娘的兄弟,探房就是到新娘房中探望新人起居。傳統社會重視女性的貞節,男方若發現新娘並非處子,難免發生誤會及爭執,因此有婚後女方遣舅仔前去一探究竟的傳統。 探房當天,舅仔在八音伴奏下,帶著紅花和禮品、三種餅、四隻雞、四隻甘蔗,乘坐轎子前往新人家中。這些禮物可都是大有來頭,禮品通常是餅和冬瓜煎,雞是作為引路用的,甘蔗意味有頭有尾、節節高升、有生機和青春,紅花則是給新嫁娘的祝福。當八音從遠處傳來,新郎就必須在門口等候,待轎子停妥,舅仔下轎,趨前迎接,與舅爺對揖之後,帶領舅仔進門落坐,舅仔見到男方親友時,又要一一對揖,以示禮節。 舅仔探房時,要把帶來的紅花獻給姐妹,新婦則將花插在頭上,把原來插的花取下,這樣的儀式叫做「換花」,花必須是已經結子的花,用意是討個生子的吉利。比較講究一點的家庭,舅仔探房時還會手提「新娘燈」,提新娘燈有「舅仔提燈,新娘快添丁」的用意,也是娘家對新婚夫婦的祝福。舅仔探房大約持續到下午,舅仔從新房回到廳堂之後,向親家公、親家母、姊夫或妹夫告辭,在八音的吹打聲中,帶著男方回贈的禮品踏上歸途。 如果婚後男方發現新娘不是處子,在舅仔探房時,男方的主婚人不但有權質問舅仔,還會把媒人婆找來理論,相反的如果沒有任何事情發生,男方會熱烈款待舅仔,回程還會贈送果子和紅包。因此可以說,兩家婚姻的締結,在舅仔探房之後才算真正的大事底定。 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變遷,臺灣社會對女性的貞節不若以往重視,但民間依然保有舅仔探房的習俗。雖然舅仔探房只是流於形式,但女方遣舅仔前往探房,多少有點下馬威的味道,讓夫家知道新嫁娘有一個可以倚靠的娘家,希望男方能好好對待新嫁娘;此外,當然也有希望雙方家庭能多交流,增進感情的意味。總而言之,舅仔探房習俗起源於傳統社會對女性貞操的要求,但演變至現代社會,則多了一份來自新嫁娘原生家庭親情的溫馨及祝福。

姚漢秋,《臺灣婚俗古今談》,臺北:臺原出版社,1991年。
王灝,《婚嫁的故事》,臺北:臺原出版社,1992年。
陳瑞隆,《臺灣嫁娶禮俗》,臺南:世峰出版社,1998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