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宗教,自漢人移墾以來,就頗為盛行,清代婦女就有到廟宇參拜的習慣。每到春節、元宵、中秋等特殊的節日,或是寺廟神佛的誕辰,清代婦女多會前往參拜,傳統社會女性多半足不出戶,每逢特定節日到寺廟參拜,成為婦女唯一的娛樂。當時婦女信仰頗為虔誠,對於慶祝神佛誕辰的野臺戲,毫不吝嗇大筆贊助,學者研究顯示,每逢廟會慶典時,常常有丈夫駕著馬車帶妻子前往參加盛會,或是觀賞戲劇演出的情形,可見清代女性對寺廟活動的熱衷程度。
日治時期,臺灣總督府並未禁絕臺灣傳統宗教,臺灣傳統信仰的信眾更加活絡,日人領臺初期,曾經對臺灣的社會風俗情況做過一番調查,當時調查就顯示,臺灣人宗教信仰極為盛行,寺廟建築一間比一間華麗,臺灣男女對寺廟參拜趨之若鶩,其中男女比例大約是3比7,顯示女性信徒遠多於男性。隨著日治中期,經濟商業的發達,寺廟慶典的蓬勃發展,終日治時期,女性對寺廟參拜的熱烈,始終未曾中斷。
戰後,女性更加深入地參與寺廟事務,除了單純信徒的身分之外,也不乏參與廟務或者寺務工作的例子。例如,臺灣佛教寺院中的廚房,常被學者界定為女性的空間,這些在寺院廚房中幫忙的女性信徒,社會背景參差不齊,她們有的是市井小民的眷屬、有的是在鄰近就讀的女大學生,或者是當地仕紳富商的母親、妻小等,年齡差距也十分懸殊,卻以食物和烹飪工作,與比丘尼建立友誼。
特別是,近年來,參與寺院廚房工作的婦女年齡越來越輕,社會背景越來越多元,她們以追尋個人的精神成長,和參與公共事務的考量,無私地奉獻於寺務,終日在寺廟廚房忙碌,也甘之如飴。
臺灣寺院廚房動員女性信徒最成功的,首推佛光山的連鎖道場。傳統民間信仰方面,相信大家對在行天宮手執清香,為民眾收驚的阿嬤印象深刻。這幾年女性參加公眾儀式與可見度,越來越高,不論是女性組成的誦經團,或是在寺廟擔任志工,甚至廟婆等,越來越常見,女性的影響力在臺灣宗教各教派中,逐漸展現。
在臺灣,不論什麼宗教派別,多數的宗教信徒都是女性為主,根據學者研究顯示,臺灣女性參與宗教的方式,一定是全心的投入與承諾,她們往往是各種宗教場合,如教會、寺廟、祠堂或祈禱場所中,較為熱切的一群。這些全心投入宗教的女性,往往都是為家庭、丈夫、小孩祈求,偶爾才想到自己。過去,宗教事務,總被視為是男性的專屬特權,但從近幾年來,臺灣女性對寺廟事務的積極參與,甚至臺灣大型寺廟管理委員亦不乏女性董事長,可以看出臺灣女性的揮灑空間已經愈加寬廣。
李玉珍,〈寺院廚房裡的姊妹情︰戰後臺灣佛教婦女的性別意識與修行〉,《中央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》,期87(1999年12月),頁97-128。
林佩欣,〈日治前期臺灣總督府對舊慣宗教之調查與理解(1895-1919)〉,臺北: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,2003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