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靛色彩的樸實與技藝─客家藍布衫

客家藍布衫

上一季的服裝造型,掀起一股「民族風」的流行熱潮,走在路上時常看見時髦的女孩們,穿著喀什米爾式的衣服,批掛各種長串的珠鍊,呈現一股濃濃的異國風情。其中,以土耳其石構成的飾品是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,淡藍色的寶石,呈現浪漫的氣息。臺灣客家傳統中飽和的藍色,一點也不遜色於這些外國的風情,更別具有獨特的韻味。 臺灣風土誌記載「早年臺灣婦女終日洗足,耕田力役,無異男子,平時多著青黑色布衣,中年婦女,多穿寬袖大掛,青色布褲。髮式、服飾都很守舊,不尚時髦」。風土誌的描述,其實就是客家婦女的生活寫照。 臺灣北部的客家婦女,穿著的衣衫以黑色為主,俗稱「大襟衫」;而南部的客家女性,平日穿著藍色的衣物,此稱為「藍布杉」,因此並非所有的客家女性都穿藍染的衣服。藍布杉飽和的色彩,簡單的樣式,常與客家女性的樸實勤儉形象,緊密相連。 客家婦女需要幫忙家中勞役,藍布杉的藍黑顏色、吸汗的棉布質料、寬大的剪裁設計,最能符合耐髒舒適的需求。製作上利用唾手可得天然的綠色植物「山藍」為染色劑,節省製衣成本,相當符合現代環保和經濟的效益。而山藍經由客家婦女一連串的妙手製作與轉化後,創造出「青出於藍」的斑斕生命。再加上,藍布杉的手工設計,以青、黑色混邊,運用簡單無華的樣式,呈現出樸實的風采。 一件件的藍布杉,展現著女性的高湛藍靛染技藝,與獨特的女性的創作作品。 臺灣日治時期,南部的客家婦女不再以藍色布杉當作唯一的衣物,新的衣飾也已與其他族群無異。現今的臺灣社會,在流行服飾上有更多五花八門的選擇,成衣紡織業也普遍林立;藍染的傳統客家技藝,在標準化和工業化衝擊下,漸漸地被世俗淡忘。在這靛藍的衣服背後,隱藏著傳統客家婦女樸實與堅毅的生命,如同那藍布杉的色彩,湛藍不易褪色地存在於歷史的記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