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愛情無罪的國度─瓊瑤(1938-)

「問世間情為何物?直叫人生死相許!」世上有一種奇男女,可以愛得死去活來,無懼於天崩地裂,超越時空,無畏於海枯石爛,這樣的人,恰恰就存在於瓊瑤的小說。 

心智敏銳早熟的瓊瑤,早在9歲的時候就發表了第一篇小說〈可憐的小青〉,16歲出版了小說《彩雲》。真正轟動文壇,是帶有自傳性色彩的小說─1963年出版的《窗外》,突圍禁忌的慾望,美麗又悲傷的師生戀,時至今日,她本人也認為這部小說是自己這輩子最用心、感情最真實的作品。緊接著在1964年,一口氣出版了《煙雨濛濛》、《六個夢》、《幾度夕陽紅》等膾炙人口的六本書,隔年1965年,作品立即搬上電影螢幕,捧紅了林青霞、秦漢等電影明星,從此「瓊瑤熱潮」一路延燒至今,甚至還蔓延到大陸。「瓊瑤」的名字,也就成了言情小說的代名詞。

1985年,瓊瑤的作品進一步改拍成電視劇,也從而成為八點檔連續劇的新票房保證。播放時間一到,婆婆媽媽總是會擠在電視機的面前,盯著大情聖男主角秦漢,與有「催淚瓦斯」之稱的女主角劉雪華,這一對為愛受盡煎熬的戀人。肉麻也好,感人也罷,看戲的人個個入迷,看到深處無怨尤,不禁是潸然淚下,使得有不少先生、兒子忙著在一旁遞衛生紙,做先生的還以為自己的太太吃錯了藥,明明是假戲,還真能哭得煞有其事。

即使瓊瑤現象發燒四十餘載,讀者群廣布華人世界,然而她在臺灣文壇的地位,卻始終處於邊緣。主流文壇認為1960年代政治閉鎖的環境,是造成瓊瑤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小說,能夠迅速崛起的背景,其作品時常脫離現實情境,情節既不合常理,又無法引導讀者正面思考,僅僅只是消遣用的「通俗言情小說」。

不過,另一方面,大陸人卻是讚賞多於貶抑,認為她優美洗鍊的古典文字,蘊含精深的中國文化,且男、女主角勇於打破封建禮教、超越階級距離的愛情,特別具有社會批判功用,超凡的愛情,不是西方文化高唱性解放的男歡女愛可比。

究竟在眾說紛紜下,瓊瑤是怎麼觀看自己?她堅信自己的創作,是在追求美的東西。唯美的東西通常不見容於現實,就像一場美夢,船過無痕,徒留感傷。愛她的人,堅持這世界若是沒有瓊瑤,將只剩下現實的苦悶愛情。關於這一點,我們也只好說「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關風與月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