烽火「立人」情:黃美之(1930-2014)

征戰南北的大將軍在50歲「知命」之年,邂逅芳齡二十的花漾少女,兩人之間的曖昧情愫,竟讓他甘願屈膝弓身,做她的「真人小馬兒」;為了情人間的專屬感,他為她取暱稱「little」(英文諧音中文字「立」),盡顯柔情。這是《烽火儷人──六篇亂世兒女的真情故事》(以下簡稱《烽火儷人》)中的情節,也是作者黃美之藉小說筆觸,真實記下她深藏心中六十年,一段與孫立人的祕戀。

黃美之(1930-2014),本名黃正,出生於中國湖南長沙,在家中排行老四,人稱「四小姐」。黃美之的父親黃維國曾留學日本,在湖南大學當過法政系教授,也是湖南省的行政官員;母親吳家瑛出生世家,離婚後再嫁黃維國,擔任地方議員,算是當時少數不畏世俗的勇敢女性。

1948年,黃正就讀南京金陵女子大學,因國共兩黨局勢緊張,同學中有的逃到廣州中山大學,有的去廣州嶺南大學。1949年,黃正原本準備到臺灣大學繼續讀書,卻在孫立人的妻子張晶英的「安排」下,來到屏東擔任孫立人的祕書,並在「女青年大隊」工作。女青年大隊,是「國防部女青年工作大隊」的簡稱,該組織最早於1949年,由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將軍,招募中國大陸各地女青年來臺,在屏東營區成立,目的是作為戰爭時支援的後備力量。 因為黃正的緣故,姐姐黃玨和母親也透過孫立人的安排來到臺灣。同樣1949年來臺,在女青年大隊工作的專欄作家「薇薇夫人」樂茞軍,回憶起黃玨、黃正兩姐妹,說道:「姐姐黃珏是教官,負責兒童教育組,她很漂亮,個子高高的,我們都很喜歡看這個大姐姐。她上課的時候,我們都擠到教室外邊去看她。妹妹黃正是孫立人將軍的祕書,平常不在營區,我們比較少看到。」

1955年,孫立人遭當局以「縱容部屬叛亂」、「窩藏共匪」、「密謀犯上」等罪名(簡稱「孫立人案」)被革職軟禁,直到1988年蔣經國逝世後,總統李登輝解除軟禁令。受到孫立人案牽連而被羅織罪名下獄者,有孫立人的部屬李鴻、郭廷亮等數百人,包括以「過失洩漏軍機」罪名被判入獄10年的黃玨、黃正姐妹。

兩姐妹出獄後,黃玨與多年守候的徐嗣興結婚。黃正改名「黃美之」,在復興電臺任編輯,寫短評、廣播劇,後來轉到美軍顧問團的P.X.(Post Exchange,美軍福利社的簡稱)工作。1963年,黃美之與美籍人士Bob Fleischman(傅禮士)結婚,婚後隨著從事美國糧食救濟工作的丈夫,跑遍臺灣、馬祖、金門、韓國、馬來西亞、越南等國。1972年,黃美之到美國,最後定居加州帕薩迪納,在美國郵政局服務近20年後退休。

1960 年代開始創作的黃美之,活躍於北美華文文壇,是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、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成員之一,出版作品有:《八千里路雲和月》、《傷痕》、《烽火儷人》、《不與紅塵結怨》、《馬丁尼與野火》等。《傷痕》寫的是她與姐姐黃玨親歷的白色恐怖經歷,《烽火儷人》則以六篇短篇小說側寫自己的一生,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同名篇章〈烽火儷人〉,藉書中女青年「蕭湘」之口,娓娓道出自己與「長官」孫立人之間的兒女情事。2001年,黃美之將平反白色恐怖冤獄的賠償金,與文友張錯等人在美國洛杉磯成立「德維文學協會」,積極推動海外華文寫作與出版。

當年情竇初開的少女,恐怕料想不到一段戀情竟招來黑牢10年。歷史的真相何在?命運的無奈要往哪裡安放?或許就如黃美之自言:「回看那一點情,也是溫暖令人難割捨的,寫下來就沒有遺憾了。一種真正的放下和解脫。」

延伸閱讀:

明鳳英,《她們的時代:民國女子訪談錄》,臺北:釀出版,2020。
黃美之,《烽火儷人──六篇亂世兒女的真情故事》,臺北:智庫文化,2010。
陳三井、朱浤源、吳美慧,《女青年大隊訪問紀錄》,臺北: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,1995。

思念烽火儷人 黃美之│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孫立人將軍紀念館「南所」、「北所」和「天牢」謝聰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