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給

你知道日治時期的咖啡店與現在有什麼不同嗎?1930年代台灣受西化影響,摩登、西洋裝潢風格的珈琲店開始進駐台灣街道,不只提供咖啡,也供應酒水、料理,讓民眾享受悠閒時光。為因應西化潮流的服務需求,名為「女給」的陪侍職業出現,是日文「女給仕」(ジョキュウ)的簡稱。

女給,即有女服務生之意,但除了一般店員的接待及服侍工作,也擔任與客人聊天、玩樂的角色。1930年代台灣吹起自由戀愛風氣,卻仍受傳統婚姻觀念束縛,因此提供曖昧互動、肢體接觸、戀愛氛圍的女給,成為摩登珈啡廳中的一大亮點,讓不少人慕名到珈啡廳消費。

女給早期的形象多為和服搭配露出後頸的日式髮髻,以溫婉含蓄形象示人,而隨著西化風潮的興起,大眾對於女性形象的喜好轉變,女給開始裝扮俏麗短鬈髮、展現曲線的合身洋裝。

女給雖為店家提供服務,但其以顧客的小費為收入,與店家並無雇傭關係,甚至店主經常要求女給支付店內食費、清潔費等,但女給亦有自由更換店家的權力;而無特殊學歷需求,憑自身交際手腕、談話技巧賺取高額小費,且已婚女性亦可擔任,種種條件也讓女給成為當時的熱門新興行業。

在職業定義上,女給雖是在珈啡店中從事「飲食陪侍服務」,但以姿色、容貌及交際手腕作為資本遊走法規邊緣,收入又以顧客小費為主,於珈啡店外和顧客私下進行性交易也不足為奇,不免讓人與「花柳業」產生聯想。而女給與花柳業的關鍵差別,在於跳脫人身買賣、不受固定業主及工作場所約束,以及能憑藉自身意志拒絕邀約或情色服務。

女給作為一種新興職業,藉著西化及自由戀愛風潮,遊走於傳統與摩登的過渡,也體現台灣女性自主意識的萌芽及社會地位的轉變。

延伸閱讀:

廖怡錚,《女給時代: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》,台灣:東村出版,2012

《綻放年代》評介:跳脫「女給=酒家女」框架,重返日治台灣庶民生活史不只飲料和爵士樂,還有青春女子的呢喃和陪伴:臺灣珈啡店的小歷史 體驗戀愛又不會破壞家庭的好所在──百年前的臺灣珈琲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