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寶桃

黃寶桃(生卒年不詳),基隆人,學經歷不詳。以日文進行創作,第一首詩〈秋天的女人聲音〉發表於1935年10月《臺灣新聞》文藝欄,是以女性心理為主題的作品。此後陸續創作短篇小說〈人生〉、〈感情〉,及詩作〈故鄉〉、〈詩手〉等。

黃寶桃創作不同於當時多傾向於書寫自身的女性作家,反而是以文壇主流「批判寫實主義」路線進行創作。首篇發表的詩作〈秋天的女人聲音〉,強力地批判父權社會中的母職角色;〈故鄉〉則是透過被賣到遠方的妓女口吻,道出農村經濟的惡化以及中下階層女性的處境。

同樣的人道關懷也呈現在小說之中。〈人生〉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過程中忽略女性,以及女性在勞動環境時面臨被騷擾與窺視的處境;〈感情〉著重在臺日結合下混血兒的內心世界,反映出殖民地臺灣特有的文化混雜現象,也為女性在各種層面上被壓抑的情形發出不平之鳴。黃寶桃的創作,以現實主義手法表現出性別意識,揭示臺灣女性在種族、階級、性別、職業上的弱勢。葉石濤稱讚其小說「左派思想濃厚,把普遍人權和女權結合起來,替弱勢人群的窮苦生活有強烈的抗議。」

其小說〈官有地〉曾入選由楊逵主編的《臺灣新文學》第一號懸賞募集的作品,然而其他入選作品都已刊登,唯獨這篇小說沒有刊登;黃寶桃隨後在《臺灣新文學》第一卷第七號發表〈詩手〉,並在題目後標示「(最後的作品)」,副標題為「寫於歷史小說〈官有地〉被拒絕發表的那一天」,「無數的手阻止我前進/大量雜音,讓我失去說話的自由/雙足被強勢禁止,寸步難行/——我一直是直立不動的嗎?」可以看出這是黃寶桃對於不公平對待的回應,此後便在臺灣文壇消聲匿跡。

延伸閱讀:

呂明純,〈壓抑與放逐——黃寶桃作品研究〉,臺北: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,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與淡江大學漢學資料中心女性文學研究室合辦,2002.5.23-24。
陳怡君,〈黃寶桃〉,柳書琴主編,《日治時期臺灣現代文學辭典》,新北:聯經出版,2019。

李元貞,〈日據時代女詩人黃寶桃〉,《自由時報》副刊,2003.3.13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