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婦人慈善會為日治時期重要的社會服務團體,一開始的成員是以專賣局內工作的成員的夫人組織而成,主要進行社會救助事業的募款、捐款、舉辦慈善音樂會、經營公共設施或是從事社會事業等等工作。
最初以舉辦慈善音樂會為主,因為舉辦慈善音樂會極為成功,臺灣婦人慈善會利用盈餘成立慈善團體,成立初期女性會員的組成與愛國婦人會多有重疊。而一手推動臺灣婦人慈善會成立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後來離開臺灣,總督府不像過去一般重視社會政策,婦人慈善會便不如愛國婦人會那般茁壯發展。臺灣婦人慈善會後來改組為財團法人,成為一般的社會事業助成團體,提供資金援助其他社會事業團體。
臺灣婦人慈善會多元發展社會事業,有教育、衛生、醫療各方面,不限於某一特定領域,它們的貢獻在於團體基金充足,能夠提供補助金、獎勵金給其他社會事業團體,讓這些團體能夠渡過不穩定的初期,進而穩健經營,促進臺灣社會事業的健全發展。
臺灣婦人慈善會也可以說是日本時代初期相當重要的社會教化團體,尤其是對於現代衛生教育以及日本在台的婦女動員,有相當大的貢獻。根據紀錄,台灣第一座公共浴場,是1905年11月由台灣婦人慈善會在北投所經營的舊公共浴場。為了推廣個人衛生,官方利用公共衛生費在各地開設公共浴場,以低廉的費用獎勵民眾泡澡。這除了是一項福利設施外,也代表以日本殖民者的清潔觀與理想乾淨身體的觀念,還有泡澡的生活習慣,都藉由婦女經營社會事業來進行推廣,可見當時在台的日本人婦女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組織動員能力。
延伸閱讀:
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,《日據時期台灣殖民地史學研究》,崧燁文化,2019。
廖于蘋,《臺灣婦人慈善會研究》,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2014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