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邊緣同志口述歷史工作小組,是200年正式成立的一個自發性組織,由長期從事性別研究與社會運動的老師,帶領研究生等志工們,從事邊緣同志的口述歷史或結合藝文、議題、修法聯盟的社會運動。工作小組,依臺灣四個區分成五個小組。
最初的構想是,因幾位老師看見女同志媽媽的故事和其需求,從不曾見於主流同志運動的關懷中。進而將關注眼光投向,在主流同志運動所關懷之外廣大的「邊緣同志」,諸如老年同志、原住民同志、同志家庭等,為其建立口述歷史,並且提出可以修正與促進同志運動方向的訴求。每半年(分別在寒、暑假)舉行一次會師,各工作小組進行檢討與交流。
至2007年11月為止,四區五組分別是:北區小組,由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王增勇老師與「同志諮詢熱線」等志工組成,關注對象是老年同志。北區新竹小組,原先由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趙彥寧老師帶領,關注對象為女同志媽媽,也曾經接觸過原住民青少年同志。自2006年,新竹小組脫離趙老師的帶領後,新竹小組的義工自發性組成「女同志媽媽msn聯盟」,發行電子刊物《拉媽報》。2007年7月,二者正式結合為「臺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」(簡稱同家會),關注同志家庭的議題。
中區小組,關注對象主要是男同志家庭與愛滋同志。2006年,中區小組的義工解散,2007年8月正式由臺中的「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」(簡稱好性會)取代,轉為關懷青少年同志。南區小組「拉G部落」,由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林津如老師帶領,目標鎖定原住民同志。東部小組「草海同陣線聯盟」,由達努巴克老師帶領花東地區的大學生等,關注原住民同志。
各組目前所累積的口述歷史成果,以女同志家庭為關注對象的成果最豐。「同家會」以人物專訪或議題討論等方式,刊載在《拉媽報》上。南部小組則已完成一組原住民女同志家庭的口述歷史,部分成果發表在《拉媽報》第13期(2007年3月)。2007年,南部小組與「同家會」加入「同志婚姻法與伴侶法修法聯盟」,以長期站在同志家庭議題第一線的經驗,提供實際切身的改革方針。而其他小組,也積極以社會運動落實長期以來的田野經驗。
《拉媽報》電子報《網氏/罔市女性電子報》:邊緣同志工作小組各區工作團隊,〈邊緣同志口述歷史工作小組的源由及其發展〉,期198(2005年9月26日)。
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
臺灣青少年及性別議題文化交流BLOG
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