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永清(1933-2002)

提到臺南這座城市,除了深厚的歷史底蘊,最為人稱道的城市印象,當屬「美食之都」這項美名了。米糕、碗粿、浮水魚羹,各式各樣的小吃攤散落在街頭巷尾,成為臺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臺南人對「吃」的執著,不只限於街頭夜市的小吃,名為「臺菜」的料理品系,更是府城名饌的代表之一。

日本時代為臺菜料理的鼎盛時期,酒樓、旗亭、本島人料理店,皆是文人雅士與府城商紳聚會的重要場所,這些宴會場地多提供日本料理或臺菜料理,使得臺菜文化與臺灣社會中的高社經階層密不可分。除了外出料理店聚會用餐,不少商紳甚至會聘用臺菜師傅擔任自家主廚,為大家族料理伙食,本文主角辛永清所生長的臺南辛家聘請的廚師「大水叔」,即是日後府城三大酒樓之一,醉仙閣的第二代經營者高大水。

辛家是府城在地的名門望族。辛永清的父親辛西淮,是當時臺南重要實業家與政治人物,兄長之一辛文炳於60年代曾出任臺南市長,妹妹為知名聲樂家辛永秀,家世顯赫可見一斑。在這人才輩出的家庭中,辛永清的個人發展也不惶多讓。自長榮中學畢業後,辛永清即前往日本武藏野音樂大學就讀,三年後與一位居住於日本的臺籍男子結為夫妻,生下一個男孩,但在不久後離婚。離婚後,她獨自一人扶養孩子,為了讓兒子免於寄人籬下之感,選擇留在東京繼續發展,並未回到故鄉臺南生活。起初,她以鋼琴家教維生,不久後在自家經營起料理教室,從一開始的法式料理轉作臺菜料理,進而在日本竄紅,成為家喻戶曉的料理老師,並開始在NHK、富士電視台擔任烹飪節目講師,深獲日本主婦推崇。

然而,一位主修鋼琴的府城大家閨秀,是如何從客居東京的單親媽媽,轉而成為全日本知名的臺菜料理講師?在辛永清的自傳式文集《府城的美味時光:台南安閑園的飯桌》中,能看見年少的她將廚房視為探險寶地,在耳濡目染之下養成了精巧的手藝與對料理的敏感度。在辛家辦筵,無論是宴客還是備料的過程,都能瞥見大家族中的家務分工、長幼階序,孩童自幼被分派負責廚房內較低階的準備工作,隨著年紀漸長,再學習不同的料理方式,無怪乎辛永清能帶著一手紮實的料理手藝前往日本。書中每個章節末,都引了一道與當節有關的料理作為註腳:給母親養病的童子尿泡蛋、補充孩子發育期營養的薑味烤雞、父親祝壽時必當上桌的什錦全家福大麵,一道道的臺菜料理即是辛永清的童年縮影。透過書中夾雜食譜的回憶記敘,我們得以窺探辛永清年幼時在自家大宅「安閑園」中的生活經驗,是如何間接形塑了她一生的成就,並在她的晚年留下令人回味無窮的酸甜苦辣。

「吃」畢竟是府城人最為重視的日常活動,在這座以歷史感著稱的城市裡,自然也無法與歷史脫鉤。圍繞著辛家所發生的,關於料理的故事,也使得臺菜不只是府城紳商的日常,更成為這座饒富歷史感的城市中,眾多文化積累的一部分。透過辛永清的一生,我們好似嘗到了南方大家族餐桌上豐盛的佳餚,品嘗府城最濃厚的人情味。

延伸閱讀:

辛永清著,劉姿君譯,《府城的美味時光:台南安閑園的飯桌》,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12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