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露霞

紀露霞,1936年出生於台北,原名邱秋英,因家庭因素交由養父母收養照顧,但直到1961年結婚後才隨養父姓氏改名為「紀秋英」。

1955年參與電台試唱後,正式開始在電台節目中演唱,並開始灌錄唱片、幫電影代唱幕後主題曲。她在這段時間所灌錄的唱片可說是台灣歌謠發展的紀錄,1956年她灌錄由日本曲改填台語詞的〈傷心離別曲〉、〈荒城之月〉,1957年由周添旺將日本曲填詞而成〈黃昏嶺〉更被視為她的成名作。在這段時期她錄製了大量的唱片,重要作品包括〈慈母淚痕〉、〈女性的復仇〉、〈孤戀花〉、〈看破的愛〉等歌曲。 在紀露霞婚前最為活躍的1955-1960年間,她就為將近200部台語電影代唱或唱主題曲,包括《林投姐》、《瘋女十八年》、《運河殉情曲》、《雨夜花》、《基隆七號房慘案》等。1957年她受邀到為廈門語電影《桃花鄉》、《搖鼓記》擔任幕後主唱。

此外,這段期間紀露霞也陸續在餐廳、歌廳、聯誼社等地駐唱,並參與勞軍、宣慰僑胞的演出。

除了台語歌曲外,她也演唱國語歌曲,包括慎芝所寫的〈藍色的憂鬱〉,以及配唱電影《阿美娜》中的插曲〈綠島小夜曲〉。此外,除了國台語雙聲,紀露霞也能夠演唱英日語歌曲。

由於紀露霞活躍的年代並不重視資料的保存,因此她灌錄的歌曲數量難以統計,但據信至少有一千多首,她本人更是有一天灌錄21首歌的紀錄。

1961年紀露霞與飛官高必達結婚後即淡出歌壇,但仍在正聲廣播電台嘉義電台主持「紀露霞時間」、「脫普歌唱比賽會」以及大型歌唱活動,持續以「電台節目主持人」、「歌唱比賽評審」的身分活動。1975年從正聲電台退休離職。

紀露霞於1985年隨丈夫調職遷居到台北,並從1991年起以歌唱老師身分復出歌壇,參與演唱會「咱的鄉情咱的歌」演唱會演出並錄製多張唱片。

此後,紀露霞開啟了她的第二段歌唱生涯,除了在私人教室教授唱歌之外,她也持續參與各項音樂演出、錄製唱片,並於2012、2013年舉辦個人演唱會。

2004年紀露霞榮獲文化總會頒發文化獎獎狀,並尊稱「台灣國寶」,感謝她對台灣文化的貢獻。同年,有失智症狀的先生高必達走失,其遺骸於隔年被發現。

2017年,紀露霞獲得金曲獎「特別貢獻獎」。

延伸閱讀:

石計生,《時代盛行曲:紀露霞與台灣歌謠年代》,台北:唐山出版社,初版,2014。
紀露霞、石計生、劉國煒,《寶島歌后。紀露霞》,宜蘭:華風文化,初版,2012。
鄭恆隆,郭麗娟,《台灣歌謠臉譜》,台北:玉山社,初版,2002。
許怡雯,〈從寶島歌后到音樂藝術家-紀露霞演唱生命史之社會學研究〉,台北:東吳大學社會學系,2010。(從紀露霞的音樂中,試圖尋找出支撐其個人和演唱生命的映照,及其音樂上的特徵。)

金曲獎/紀露霞唱63年 小孩都不知「他老娘當年怎樣」紀露霞的歌唱年代─粉絲專頁